目前分類:行銷專欄 (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brand.jpg

任何產品或是服務,基本上都是時間的轉換。例如使用吹風機,能快速讓頭髮由濕轉乾,這就是透過產品效能來做為時間上的轉換。

從品牌與產品的角度來看,一個產品必須找到人們工作上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而品牌就是藉由切入點來做傳播。

過去常會認為只要用產品的功能、特色來做為切入點,就能打動消費者。但是光憑這點是無法更深層度的進入到顧客的需求面。所以,需要從顧客在工作或是生活中能否解決問題,也就是時間上的轉換來作為出發點。除此之外,有些顧客注重的不只是產品的功能面,還是品牌所傳遞出來的情感或個人價值。

未來的產品到廣告,要能打動人心,就必須選擇對的場景,讓顧客融入到生活工作中,並透過自家產品或服務來創造出差異感,藉此讓顧客察覺到產品的意涵,進一步認可品牌。所以,品牌本身將隨著解決工作來做為切入,並能符合產品本身設計的用意,才能做出相對應的好廣告。


Marketing Malpractice:The Cause and the Cure,
行銷  策略  品牌  目的
工作  價值  時間  廣告
共計 2,217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tp marketing.jpg

通常在行銷過程中,都會先進入到市場研究後進行市場區隔,針對不同消費者的偏好、習性、生活型態等不同指標,來衡量各區隔間的客戶需求。

而我們再選出衡量指標或者在區隔的同時,往往只是用產品導向的方向來做發想,這就會導致,消費市場上不斷充斥著相同的產品,卻無一能打動消費者真實需求。

過往,市場區隔的基本認知,是從產品為出發點,而對於顧客層面只是套用相關指標來加以區分,但這就容易造成一種誤區,就是我們假設所有消費者都是在同一區隔,擁有相同的需求。所以,只要給予相關產品滿足需求就好。

但是,隨著消費群眾的喜好、興趣與獲取資訊的能力提高,消費客將愈趨於小眾,用大量群眾區隔很難將新創產品有效投入到市場中。

所以,我們必須回到顧客層面來看,究竟在消費者的眼中,產品的價值是什麼?以及對於生活中的影響是什麼?

在《如何永遠贏得顧客》就提到產品或服務的用意上,基本可分為兩大類:其一,就是解決問題;其二,創造快樂。

透過這基本認知,我們再回推到市場區隔中,就會發現區隔不能只用產品層面來看,更要從顧客生活層面來看,顧客在工作或生活的過程中,究竟有哪些地方需要解決問題?哪些地方需要創造快樂?

針對這樣的視角,我們將會跳脫出既有的區隔誤區,更能符合顧客生活層面的產品需求。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亨利福特行銷客戶.jpg

有一種成功後的迷思就是在於,完全被技術研發的獲利可能性迷住了。

有些企業的增長來自於企業內部的產品研發,透過不斷的研發來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有一類的企業,則是偏重於客戶導向,以客戶所需的調整規劃企業發展。

但在這就必須釐清,究竟是產品推動市場需求,還是需求推動產品發展。在《窮人的經濟學》中就提到,教育供給與需求之間,中央政府提供教室、師資等資源,沒有創造需求用戶,那就無法發揮效果;只有當人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未來的影響時,才會讓子女受教或要求政府廣設學校。

也就是說,市場需求來自於我們對事物的理解,以及看見成效後對生活有改善的事情。如同Uber、Airbnb的崛起,就是因為市場中存有需求,這些企業因應需求而崛起。

商業市場的兢爭中,總是會有這樣的例子,就是透過產品來演變成很成功,卻也因為成功而忽略了其他的聲音。就像是上世紀的亨利‧福特推出人們都買得起的汽車後,讓福特汽車成為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但就是因為產品太過成功,導致思維認知被侷限住,無法跳脫既有的成功框架。最終因為能滿足消費者對汽車樣式的變化,而被通用多元化汽車概念喪失了持續領導的地位。

從人類文明發展來看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就提到,需求才是發明之母,需求帶動文明進步的成長因子,因為要生存從而有需求,這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前人的知識智慧下,不斷更新創造以符合人們的需求而不斷存活著。可以說,只專注在當下的產品如何更好、更新、更快的思維下,往往所忽略的是人們內心真正的心聲,這種心聲容易被眼前的產品導向思維所掩蓋了視線。


1
行銷受忽略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UBLIC+RELATIONS+PHOTO+--+Media+microphone.jpg

一個好品牌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才能成就出品牌的高度。與此同時,要擊垮累積已久的品牌名聲,也只需一時的疏忽,就能讓品牌從此一蹶不振。

形成危機的因素有很多種,但是,站在客戶、員工、合作夥伴等相關利害關係人中,最關心的是在於,企業對於這次事件是否坦誠、遺憾以及如何改善。

我們就從危機發生時的時間點來看,該由誰來道歉、道歉內容、以及何時、何地等面向來做分析。

另一方面,在判斷企業是否道歉的抉擇,還需要從事件發生時所觸及的核心事業的關聯,以及所涵蓋的影響人數來判別,在道歉的時該用什麼樣的切入點來做陳述。

會經歷到這階段,代表著事件已經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傷害降到最低,並從中反思改善,進一步推動企業轉型的發展。

這也是在面對網際網路的便利,透過社群就可以把一點疏失放大好幾倍。所以,未來企業更需要知道,我們在面對各種危機狀況發生後,該如何道歉,以及怎麼把道歉轉化為企業價值的,這就得需要有事前準備,才能讓企業邁向卓越。

每家公司都會在某個時間點犯錯,必須針對個人、某些客戶、員工、事業夥伴,或是整體大眾道歉。公司和它的領導人往往並未道歉,或是並未有效地道歉,因而嚴重傷害公司和利害關係人的關係,也有損公司的名譽,尤其是如果事件曝光,甚至眾所周知,後果更不堪設想。

公司需要有明確的準則,來決定是否要為某個失誤而道歉,如果需要的話,又該如何道歉。

我們統整出在說明有效的道歉必須包括:誰、什麼、哪裡、何時、如何,以提供診斷與實用的準則。至於公司要是犯了嚴重的錯誤,最重要的是:高階領導人必須馬上表達坦誠、後悔,以及改善的決心,表達的方式必須正式、高能見度且誠懇。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the-cio-imperative-think-business.jpg

對於一個產業的定義,會決定你的規模會做到多大。就如同先前提到,你管理十個人,與管理一千個人和一億人的不同,會決定你的眼光與格局。

就例如鐵路產業把自己定位在鐵路上,即使有成長,也會隨著其他的產業跟進如航空、汽車等其他來分食了產業利潤。這是因為我們當下的定位,會決定了我們所看的事情。所以,企業整個發展也就在這一領域,但如果最初定位在運輸產業時,整個思維與格局就不僅現在鐵路上,更會跳脫既有產業中,找尋其他的發產類別。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未來,你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同產業,而是別的產業來爭,如Uber、Airbnb等有網路跨界走向了運輸與旅遊業。

然而,在這過程中,究竟是什麼樣的思維,讓我們只看到眼前,而忽略了長期的格局,主要有四種,從人數、主商、數量、單一等四個面向因素,而這些的共同觀點就是,對於發展的產業、產品或服務,有著堅定不移地相信,認為現在的好也就是未來的好,漸漸的就忽略了其他發展的可能。

這樣的觀點對於我們來擬定行銷策略時,更需要注意到,不能因為當下的好就覺得沒有問題,往往大問題都是一點一點的小問題所累積而成的。就如星巴克執行長霍華‧舒茲曾說到:「修屋頂的最好時間,就要在晴天的時候。」每個組織策略的轉變與調整,都必須在企業最好的時候,因為當面對問題時往往是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的時候。

從這一點我們的行銷策略的未來,不該只注重短期的行銷效果,更要放遠長期的布局,以及發展的策略趨勢,讓企業發展能夠長保基業長青。

 

1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arable_technologies.jpg

網際網路顛覆了消費者接觸品牌的方式。它正在改造行銷的經濟面,也使得這個職能的許多傳統策略和結構,變得落伍老舊。對行銷人來說,已無法繼續用老方法來經營業務了。

例如,在很久以前想買車的人會按部就班,篩選種選擇,直到找到最符合自己標準的車子。汽車經銷商接著把那位消費者吸引過來,把車子賣給他。買家和經銷商、製造商之間的關係,在消費者買車之後通常逐漸淡去。但今天,消費者品牌關係亂無章法:人們會透過製造商和零售商無法恐致、或不知道的新媒體通路,來接觸到五花八門的品牌,然後評估不斷變動的品牌組合。

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先擴大可選擇的品牌範圍,之後逐一淘汰,縮小範圍。

買了東西後,這些消費者可能還有積極的作為,像是公開推崇或抨擊他們買的產品、在品牌發展過程中和製造商協同工作,以及挑戰和塑造那些品牌的意義。

消費者還是和以前一樣,希望得到清楚的品牌承諾,以及他們重視的產品。不過已經改變的是,他們什麼時候(在哪接觸點)最容易受到影響,以及你可以如何在那些接觸點和他們互動。

以前的行銷策略,是把絕大部分的資源用來建立品牌知名度,然後促使消費者在購買點打開荷包,這樣的策略在過去效果相當好。但接觸的數目和性質已經變了,行銷人員的做法必須大幅改變,根據消費者實際上把時間花在那些地方,來調整策略和預算。

 

1
換個腦袋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4524.jpg

創業就是要開拓商業的新邊疆,就是提供市場上沒有的服務、產品,如果一家公司提供的服務、產品到處都是,這家公司也就走到頭了。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公司變得越來越平庸,產品、服務越來越同質化呢?

在《哈佛最受歡迎的行銷課》,解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一個行業一般會有個衡量標準,比如餐飲行業,衡量標準就是衛生、好吃、上菜快。不過,你可能想不到,一個清晰的行業標準有時候也會壞事。

比如說,20世紀的80年代,有一批著名的醫院達成一致,要向民眾公開醫院的死亡率。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進步,因為醫院走向透明化了嘛。

醫生是個技術,其他指標就算公開了普通人也看不懂,可是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好醫生治好了很多病人,水平當然高,病人沒治好死了,那水平就是不行,所以用死亡率的高低,來判斷一家醫院的好壞,就是一個完美的標準。

可事實是,人們很快發現用死亡率作為判斷標準太不準確了,試想,如果一個人得了重病,就去大醫院治療,頭疼腦熱的就去診所看,所以時間長了,大醫院的死亡率就比小診所高很多,可這能說明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比小診所差嗎?而且,如果拿死亡率衡量醫院的水平,很多醫院會為了降低死亡率,拒絕接受重症病人。

所以,一個清晰的衡量標準也會帶來弊端。那為什麼大家會向行業標準妥協、變得同質化呢?有一個理論叫“自發性脅從”,就是說在一個競爭的環境裡,一個人向某個方向發展,它的直接競爭對手為了不被甩開,一般也會立刻跟進。大家都跟進,這就成了一個行業標準,於是所有人就都沒了個性。

比如說,如果哈佛大學承諾為學生提供一年免費出國遊學的機會,那和哈佛差不多的一流學校迫於競爭壓力,很可能也會提供免費遊學的服務,這就成了行業標準。但是如果是三流大學,本來就和哈佛就不在一個層面上競爭,所以就不會跟進。再比如,如果五星級酒店提供了24小時免費乾洗服務,那同級別的五星酒店也有可能會更進,但是快捷酒店就不會。

在商業競爭上,標準對品牌的誤導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在SUV車的市場中,吉普和尼桑一開始各有側重,吉普講究性能,尼桑講究舒適度。但行業的標準是,既追求性能,又追求舒適度,於是,這兩個品牌就在自己的短板上下功夫,結果就沒了差異性,兩個品牌都變的很平庸。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783ffa712d1b29880d3fba44b34f7a.jpg

行銷的過程中,我們最常犯的錯就在於,忘了站在與顧客的角度來看事情,

基本上現行的行銷廣告有百分之八十的投放屬於無效,即使投放到顧客的面前,顧客不是忘記,就是選擇忽略,過往的行銷策略不管是在方法、或應用上都不如以往有效。另一方面顧客是會成長的,如果老用同一套的行銷方式,人們也會不記得,也就不會準確地打顧客需求。然而,這一切的轉變就需要先從自身來開始。

也就是說,要換成更高層級的行銷方式,才能真正的打動顧客,要想打動顧客的第一階段,就是透過企業內部對於行銷認知的觀念轉變。如果換到實際的執行層面來看,就是指標的轉變,所以藉由兩面向來分析,從思維層面的轉變,以及評核層面的系統中,建構出更符合新時代下的行銷策略。

過去,如果企業要把訊息傳遞給廣大的消費者,大概只有一種選擇:同時含括大批顧客,而且主要運用單向的溝通方式。有關顧客的資訊,都以總體的分析受統計為主,再補充一些行銷研究的資料。

個別顧客與企業之間,幾乎沒有什麼直接的溝通。但是在今天的企業,手上有一推選項可以運用,使得這種大量行銷的方式顯得太過粗糙。

所以,企業希望繼續保持競爭力,勢必要在這個方向邁進。傳統公司和培養顧客關係的企業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前者的組織架構用來促銷產品和品牌,而後者則設計成服務顧客和顧客區隔的架構。著重顧客關係的企業,採用雙向溝通,而且針對個別需求,不然,至少也精密瞄準切割細緻的顧客區隔。

有些企業的顧客資訊是由經銷通路擁有或控制,這類企業或許很難採取這種策略;許多包裝商品的企業就是如此。但現在有愈來愈多企業握有豐富的資料,足以有效實施培養顧客的策略。

在IBM會根據顧客需求來設計組織架構,像是能源效率或伺服器整合等,也會針對個別顧客,來協調跨產品的行銷措施。

通常大型B2B企業在顧客導向的做法趨於領先地位,不過有些B2C企業在這方面也有突出的進展。這些B2C企業漸漸看出,顧客關係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4ca7bb5bf8c0_-_macworld_jobs_shadow_470_1208.jpg

在大眾都在社群平台時,企業也會把行銷通路放在網路上,透過撰寫行銷文案來增強自己的產品曝光與流量。但是每個人都把行銷文案放在網路上時,我們的文案也就無法從眾多的文案脫穎而出,只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你所發不出來的訊息,馬上被其他訊息給吞噬掉。

然而,企業要想在網路平台獲取流量與關注,就必須要得到用戶的注意,所以,標題跟內文就成了決勝關鍵點。

要怎麼寫出好的文案與標題,就需先了解人性,究竟什麼樣的思維,是人們會接受的,人們在乎的點又會是什麼?針對人性心理學來一步步分析,寫出一篇好的文案的模式與相關的案例。

首先,文案用在最多的地方,就是屬於產品文案,銷售文案算是產品文案的延伸,所以本質上都是在講述產品、包裝產品、用產品特點來打中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要透過文案讓產品變得更有價值,一般來說有三種方法。

1.文案寫到消費者在乎的點,利用產品去滿足
2.寫出使用產品的情境,喚起消費者新種使用的畫面
3.喚起消費者的情緒,使消費者對產品產生需求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 (5).jpg

有時,不論我們多麼站在對方的立場、用簡潔的方式整理企劃案,對方可能還是不太願意聆聽。

這時我們就要看是用什麼樣的思維為出發點。

如果今天你要賣藥你會怎麼賣?
賣藥的特色
賣疾病

當你突然以買這顆藥,就是這種藥,人們的反應會是?
相信不會有人對這顆藥感興趣,儘管做出了回應,也只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我不需要。」

這就是典型只顧著傳達what所導致的失誤。雖然你很努力,但你愈是努力強調what的時候,這些人的耳多朵就只會關得愈緊。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437e612ec6b1235515b0e.jpg
寫一份行群行銷文案時,如果沒有任何經驗要怎麼寫才能寫出經典文案呢?

在這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為思維層;另一個則是技術層。針對思維面的部份可參考《從0到1:如何創造100,000+用戶的3種新思維》中提到三點,就是「文案」、「設計」與「經營」的角度來釐清思緒

接下來就是在技術層面要如何來實現。首先,身為經營者,必須清楚地知道你的目標受眾,通過什麼樣的行銷管道對行銷最有影響力與效用?除此之外,還要能激起用戶閱覽相關文章的引導性,讓用戶感覺這社群對用戶有價值。

然而,要怎麼做才能夠撰寫出好的文案?寫文章就一定能創造高效果嗎?

每日都要接受龐大的訊息流量,以及各種行銷通路的疲勞轟炸,讓用戶對訊息已經感覺沒什麼價值,這實在寫文章真的還有效用嗎?

首先,我們必須先理解用社群文案時,有兩個功用,第一是聯繫用戶的情感,讓用戶覺得品牌不在只是高高在上,而是能夠互動很親近的;第二文案還能增加對用戶的信任,因為當你每發一文就是在積累對用戶的價值,從而轉換成用戶對你的信任。

所以,文案撰寫對於品牌是有其意義與價值的,不能因為量大而忽視,更應該要找到在裡面的價值,從而建立起清楚的定位。

接下來,我們針對如何使用9步驟的技巧,一步一步引導,究竟要怎麼寫出社交行銷的文案,並且讓更多的讀者青睞,讓用戶有更多的點擊率與轉換率。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ung_people_take_a_new_investing_approach_to_retirement_planning.jpg
如果有人拍攝短影片,放在社群平台上,經營不到一年,你願意出多少來投資?

答案:1200萬人民幣

Papi醬在三月時拿到第一筆投資1200,這次由四個單位聯合投資,一位從中央戲劇學院的研究生,到身價上億的短影片創作,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這無疑是對社群經營者來說是種衝擊,為什麼有人可以這麼快速曝光,並得到投資者的投資。但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互聯網的力量,能夠幫助企業品牌創造出高行銷價值。

但這樣的機率,對我們社群經營者來說,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也很難模仿。所以回到到實際執行面來看,經營一個好品牌還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能成就出好的品牌價值。

目前95%以上的傳統企業轉型向互聯網來做宣傳,這也就形成在行銷傳播的方法上有不同的方式,透過相關的社群平台,讓訊息可以快速與用戶接觸。

然而,當大家都往社群平台時,以為每天輸出文章就代表經營,卻沒注意到這些訊息是有些問題的。

1.內容亂:前幾天發布一則熱門新聞,明天做出成功人士的10個習慣,後天發布一則心靈雞湯。

2.呈現差:整個文章為了追求華麗,就整個版面都排滿,並且這邊一點顏色那邊一點顏色,加上圖片選擇雜亂,缺乏美感。並且整體版面配置毫無邏輯可言。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1-1.png

好社群與普通社群差異在哪裡?好社群追求是用戶的價值,而一般社群只追求用戶流量。

未來,好的社群平台是最有影響力的平台,而不是最有注意力的平台。

影響力與注意力的差別在哪?社群平台上只要放些不入流的照片就會吸引到很多的注意力,或者是迎合用戶的需求,提供用戶已知的事情;然而,影響力是更深層面的內在動能,而這樣的影響力就是建構在用戶的信任,要能創造這樣的信任,就必須提供用戶未知的事物,雖然,不見得這些未知是用戶需要的,但卻能為與用戶建立信任感。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社群,不再只是迎合用戶,而是創造用戶。就如同彼得杜拉克所說:「企業的價值在於創造顧客。」

然而,擁有這樣的認知後,我們對於社群經營時,要如何抓到用戶的目光,而能讓用戶引入才能創造影響力呢?

對於經營社群平台,首先,就必須了解人性與心理學。接著我們從這個角度來探究如何吸引用戶。

比如我們的facebook的大頭貼為什麼放在左上角而不是右上角呢?因為我們再看一樣東西的時候,第一時間的關注點就是在左上角的地方。國外有研究公司調查發現,左上角是人的視角集中區域。也就有很多廣告版面,他們的左上角的區塊是最貴的,這就是人性和心理學的作用。

那我們如何透過心理學做好社群品牌?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網路的盛行,愈來愈多企業開始在網路上架設平台,漸漸地形成一種情況,如果沒有一個網路平台來表示企業,你都不好意思說你企業正在蓬勃發展。

要維持社群上的營運,最重要的有三個關鍵。吸引、留存和交流。如果從社群營運的角度來看「吸引」就是找到新的目標,讓這些用戶來關注。「留存」是將這些新用戶盡可能的留下來;「交流」再留下來後,就是加強這些用戶間的交流,保持用戶活躍度。

 

service-1.jpg

 

1

吸引



從社群平台的角度來看,吸引就是要創造出新的關注點,這個過程包括了如何找到目標用戶,通過不同的方式如活動、內容等,吸引目標用戶的注意,促使用戶加入。

關於吸引的方面,能否做得好,有三個關鍵點: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費,它的實質上真的是免費送嗎?那對於用戶來說又有什麼影響呢?

行銷價鉻上常會透過免費來吸引顧客,但又有多少的顧客是因為我有需要而買的,往往都是因為免費所以不管有沒有用都買,這不僅造成品牌形象的打折,也會影響行銷者無從判別誰才是我們真正要服務的顧客。

免費.jpg

在許多價格的促銷中,其實要有一個觀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時看到免費未必是實質上的免費。

就舉例廉價航空,廉價航空除掉的不必要的服務,加上離峰時段的飛航,把一切成本降低,相對票價也就低。但是我們只注意到實際的價格是低的,卻忽略沉默成本,搭乘的時間點、舒適度等,當我們付出一定價格時,相對得到一定的價值。所以價格出現超乎正常水平時,代表其背後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這個成本可能是從別處來做代償。

然而,低價、免費究竟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利益,這時就要回歸到價格策略來看,透過一元與免費的方式來統整出價格對於企業的效益。

 

1
付費可以篩選客戶


有時消費者看到免費、0元等標示,就會想反正都送的,自己不會有經濟上的損失,通常都會選擇買。如果不買,就會感覺失去一次佔便宜的機會,反而成為一種損失。所以原本不需要的商品,一旦成了免費,內心就會激起購買的慾望。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互聯網生活入口,與消費者的需求到最後消費,每一個階段都是分開的,沒有整體性的串連起來。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的推進,從消費者的需求與便利來看,消費者已經可以實現上下線的連結。

具體來說,從消費者在平台上取得訊息後,這些資訊將將能精準找出消費者需求,並能夠過廣告主的訊息與潛在消費者需求相互連結。

6865210-10494570.jpg

這時對於廣告主來說,這些資訊的應用,就重新建構了廣告與消費者間的關係,未來更能準確地將廣告投放給消費者。

接著我們將探討,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廣告訊息如何由單純的廣告轉變於讓消費者有價值的訊息,使廣告價值大幅提升。

實際操作面來看就先理解3個概念:
 

1

廣告內容化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行銷的基本概念已出現重大轉變。過去人們從被動接受企業所做出的行銷資訊,到現在消費者主動去找尋自己要的,而不再受限於過往的行銷模式。加上互聯網的普及,行銷訊息愈來愈難以被大眾所注意到。往往發送一條訊息,就會被大量的行銷訊息所淹沒。

面對這樣的變化,過去的行銷部門的組織架構,就必須要有所調整。然而,現在還有許多的企業仍舊使用過往的階層組織。

行銷領導.jpg

這時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組織圖,才是對組織最有幫助的?
但其實這問題是錯誤的,因為問題的本身是另一個方向。


真正要問得是:
「哪些價值觀與目標能引導品牌策略?」
「哪些知識能力會讓行銷登峰造極?」
「哪種架構與工作的方式會支持這些價值觀及能力?」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巴克(Starbucks)執行長霍華德·舒茲(Howard D. Schultz)有句名言:「我們不是在做向人賣咖啡的生意,而是透過咖啡在做人的生意。」(We are not in the coffee business serving people, we are in the people business serving coffee )。
201301031630128774944
之所以把人做為這個品牌的基礎,是因為星巴克要營造的是一個「體驗式品牌」(experience brand),而體驗,又必須靠人、產品和氣氛的結合,才能完整傳遞出來。這也就是「品牌價值」,讓和別人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

星巴克的產品就只有咖啡而已,咖啡在大家印象中就是那樣,為什麼一杯要賣那麼貴?就是刻意要賣那麼貴,因為只有這樣價格,才會顯得不一樣,因為那個貴,是由很多價值所累積起來的,包括專業高品質的咖啡、故事性的裝潢設計、夥伴和顧客的情感互動,以及個人化的服務。

美國星巴克受訓時,主要的課題就是深度探討3件事:
「我們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我們對顧客的承諾是什麼?」
「我們要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品牌的願景?」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區隔是「目標行銷」(Target Marketing)的第一步。面對龐大又複雜的市場時,行銷時所碰到到的問題「該如何著手進行區隔?」
integrated-marketing
所謂「市場區隔」(Segmentation)的基本概念是:一群具有相同特性的消費者,擁有類似的產品需求,對同樣的行銷策略產生相似反應。

而當一個市場被劃分成好幾個區隔時,每一個市場區隔所需的產品不盡相同,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也不一,因而必須針對特定的市場區隔擬定行銷策略。

《行銷管理:全球化觀點》中提出市場區隔七大步驟,藉以找出新的市場。以下以小型汽車旅館尋求新市場為例,分別敘述各步驟的具體做法。

1. 選定合適的產品市場:企業必須決定進入哪一個產品市場。選定產品市場時,過於狹隘(無法支撐企業存活的市場)或寬廣(全世界)的市場,都不是好的選擇。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