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我害怕‧成功》中閱讀到有張忠謀的部分後,讓我體認到因視野的不同,所產的行動也就不同。如張忠謀所講:「我給的是視野,不是技術」
其中,有幾三個記憶深刻的點,第一,「Top Layer」(最高層級),當年李國鼎要張忠謀創辦一個半導體公司,其實對張忠謀來說就是在做一個賭,如果那時你五十四歲,能否有信心在一片荒漠中,打造出一家半導體公司。
當時張忠謀知道在半導體產業,如果沒有世界級競爭力,是不會生存長久的。也就是說,你沒做到Top,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這個Top Layer、One of the Top的概念,讓我的視野認知,從一個低點轉換到另一個維度來審視,這也是為什麼台積電能做到今天的成績。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在學習方面,即使到了六十多歲,每天都還會花六個小時在閱讀上,並且廣泛的閱讀,從經濟、政治到歷史書。
這也讓我想到華倫‧巴菲特的夥伴查理‧蒙格曾說:「我這一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與此相借鏡,就會知道,成功不是沒道理,而且是在每天不斷精進自己的道路上,沒有彼岸。
最後,一個觀點就是伯樂,可以說,沒有李國鼎、孫運璿等人創造這樣的環境,就沒有後來的台積以及千里馬的張忠謀。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句話,至今仍記憶深刻那就是:「人生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少數幾個關鍵的決定上,而往往面臨到這些抉擇時,你的認知、知識或者思維模式將會引導你往什麼結果前進。」如同你手上有一把槌子,你看到什麼東西都會是釘子,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好的伯樂也就如同好的教練,會引導你內在的潛能,把干擾因素一一的排除。針對薩提爾教練模型的核心觀點來解析,在教練引導的過程中,除了討論具體的行動方案從:確認目標→檢視狀況→探索縮短差距的選項→決定行動。
這是一個很好的教練程序,也是一般常用的程序。但是很多當事人卻很難看到其他的可能性,或是看到了,也可能無法採取具體的行動,
其實最關鍵的是怎麼排除在個人層面的內在因子,接下來從人本信念以及去干擾這兩部分來解析。
01排除內在干擾
很多人其實是受到內在的某些限制或障礙所干擾,導致無法看到落採取不同的選擇,潛能因此無法發揮。若能排除這些干擾,情況就不同了,但是,這些干擾是什麼?
如果深度探討就會發覺這是心理層面的問題,必須借助心理學的理論,才能有效克服。也就是要了解當事人之所以會排拒其他可能性,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些固定的行為模式:遇到某種狀況,就會自動地呈現某種固定型態的反應,也就是自然地排拒其他選擇。
習慣性的行為模式常常是身不由己,當事人並不自覺。那麼這些行為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實,在行為模式的背後潛在著許多因素,支配著個人的行為表現。若想要改變行為,就得從背後的因素下手才能收到效果。
其探討的就是撒提爾模式,這模式包含兩大支柱:其一,人本信念;其二,冰山理論,簡單來說,薩提爾模式是用人性關懷的角度,來探索行為背後的緣由,並從中找到轉化的方法,以協助當事人重新學習及成長。又因為薩提爾模式強調學習成長,所以也被稱為是成長導向的模式。
02人本性念
首先,人本性念的概念如下:
人類雖然因為種族、性別、文化或環境而各有不同,但在這些表面的差異下,其實存在許多共通之處,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連結。
人生而平等,每個都有自己的價值,無高低上下之分。我們要肯定自我的價值,也要看到別人的價值。當人的價值被肯定時,個人的潛力就會釋放出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鼓勵自己,也要鼓勵別人發揮自己的獨特性及潛能。
任何人的內心都渴望自己是好的,都渴望得到肯定,這是每個改變及成長的潛在動機極力量,因此,人的改變及成長永遠是可能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改變方式及歷程。每個人的改變方式,都來自於自己,或者說,每個人的答案都在自己的身上。
因此,教練式領導人首先必須對部屬帶有正面信念,排除負面信念對部屬潛力發揮的不當干擾。
03冰山理論
薩提爾模式的冰山理論指出:人的行為,包括所做的或所說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在水底下有更多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深深影響著水面上的所作所為。
這些潛在冰山地下的部分,多數人並不自覺,它仿佛是我們身心內建的驅動程式,隨時自動啟動,區使我們做出某些行為,或脫口說出某些話,導致事後可能引發一些不良後果。
在冰山下潛在著「情緒」、「觀點」、「期待」、「渴望」等四個要素。這些要素的內容,左右了冰山上層的作為及語言。
情緒
情緒就是我們對人事物的心理感受,包括喜、怒、哀等。人的行為受情緒感受的影響非常大,愈是追隨著情緒感受,而自動產生的行為,愈可能出問題。
觀點
觀點指的是個人的看法、理解及詮釋。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理解及詮釋,因為個人的成長背景及主觀意識的不同,往往有很大的歧異。
每個人經由自己的成長經驗,都會形成一些固定的觀點。每當遇到事情,這些固定的觀點就自動跳出,產生相對應的行為。
期待
期待指的是心中期望、希望自己或是別人,應該採取某種行動或有某種成就。每個人都有著各式各樣的期待,有對自己的,也有對別人的。當期待實現時,滿心歡喜;期待落空時則沮喪失望,而可能做出脫序的行為。不同的期待會引出不同的情緒和行為。
渴望
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與生俱來的一些渴望,例如:被尊重、被接納、擁有自由、活得有意義等,是個人生存價值的維繫,也是個人成長的潛在動力。
人類行為大多在追求某種內在的滿足。如果不能滿足渴望,行為就可能失序。
結語
教練是引導中,人本信念為非常重要的概念,看似簡單的描述,卻是在引導人的時候很重要的觀點。
因為當我們相信人是可以透過引導,教練式的指導下讓個人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潛能;相對於,不相信人無法透過這種激發,而產生改變的引導者,所執行同一套教練式模式,所產生的結果將大相逕庭。
如同親子教育的時候,你認為孩子很小的時候聽不懂什麼是歷史、經濟、國際等相關資訊時,也等於是扼殺掉孩子成長的可能性,因為當我們以為他們在這個年紀就應該接觸相對年齡的事物時,就是在侷限框架在我們既有的認知裡。
所以盧梭在《社會契約論》開頭就解釋到:「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