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自我成長 (1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umblr_obsj2u1S2V1uif2lyo1_1280.jpg

一個好的小說開頭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表層的,一個是內在的。例如《百年孤寂》的開頭講到:「很多年之後,當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開頭的一小段快速把主人翁的生命輪廓描繪出來,最具代表的就是,面對行刑槍隊,以及找冰塊。前面「面對行刑槍隊」比較好理解,但「找冰塊」卻是另一層內在的描述。

敘述一個好的故事,你可以從水上看到的冰山來描述。但是,擅長把話語描寫到深刻,更多得是來自於水面底下的冰山。

以海明威為例,如果要描寫男女主角的爭執,一定是在水面底下的描述:

女主角看著遠方連綿的白色山群,若有似無的說:「那些山看起來像一群白象。」
男:「我從來沒看過什麼白象。」
女:「你是不會看過的。」
男:「我也許看過,你有什麼證據說我不曾見過。」

表面上看起來什麼也沒說,實際上已經把男女對事件的感受全都說明白,甚至還把女角的細膩,男主角的孩子氣,一覽無遺的全都描寫出來。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2300074a93fbb84e6b.jpg

之前在龍應台的《目送》裡講道印象深刻:「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不管過去、現在或者是未來。即使生活在艱難,都要挺住。
有時內心強大的人,不管任何困難都能鉛錘不朽。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就了人群裡的某一部分人,選擇用不一樣的方式生活著。

他們共通的特質又是什麼。

沒有目標,智慧就會喪失,也就無從判別什麼是正確的。就像一句話所講的:「如果你不知道要把船航向哪裡,那麼任何方向吹過來的風,都是逆風。」

可以發現,那些內心強大的人,他們背後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目標。
知道,這些事情的背後是為了自己未來準備。也就不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干擾。

之前聽到創業家有分為兩種:一種是找出最好、最正確的商業模式後再出發執行;第二種則是先有套理論,在用整個創業的過程它是對的。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NeDAY.jpg

如果後悔了,有機會再從來,你還會選擇再次踏上同樣的道路嗎。如同電影《one day》所提到的一段對白「不管明天發生什麼事,把握好今天。如果將來我們偶然相遇,那也很好啊,我們會成為朋友。」也可以說,把握當下,做最好自己。

我們自己選擇的人生,只有自己能負責。《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就寫道:「其實沒人能告訴你該怎麼辦,因為沒有人是你自己,只有你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所謂的人生大贏家,並不在於你在哪裏,做什麼,而在於你在自己選擇的路上,是否擁有強大的內心,來支持你想要的生活。」

有的人到了30幾歲,仍然每天做著重複的工作,看不到前途的發展,一邊偷懶,一邊抱怨者公司待遇太差。

同樣有人21歲開公司,拍電影、寫書、講課,年入百萬,前途無量。

我們再20-30歲時特別容易迷茫。但是,在這10年間,就足以拉開你與任何人的差距。

年輕時偷過的懶,歲月會加倍歸還。所以,無論你選擇怎樣的生活,都必須要理解,這是自己選擇人生,也只有自己能負責。

引用《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說的:「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別總看著別人的生活,後悔自己的選擇,堅持你認為對的,做你自己想做的。人生沒有固定的軌道,無論你選擇怎樣的方式生活,只要內心強大,都可以很精彩。重要的是在你選擇的道路上,你想要什麼,以及你做過了什麼。」

其中最讓我有感的就是「人生沒有固定的軌道」。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人生軌道。例如有人一畢業馬上工作,接著結婚生子,讓自己的父母抱上孫子,不但成為自己的人生贏家,也讓父母成了人生贏家。有些人,畢業後選擇繼續讀書,或者去創業,去追求心中的那個夢想,但是最後,有可能四十幾歲還是孤寡人,身無分文居無定所。也有可能,成為富可敵國、影響世界的人物。

換句話說,人生的抉擇沒有絕對的對與不對,因為,所謂的「成功」都是事後總結出來的好運。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重大差距?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吳淡如在《不生氣的技術》,有提到一個概念,就是說不讓自己輕易地陷入到某種負面情緒中並非是某些人天生的本能,而是一種刻意的選擇和自我掌控的能力。

可以說,一個人的情緒,如果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你覺得好還是不好?情緒本身沒有對錯,真正重要的是,當面對這些情緒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也許一時的情緒失控,可能導致我們誤會了對方。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故事是這麼敘述。大明下班回家已經疲憊不堪,他只想吃口熱飯趕緊睡覺。但5歲的兒子小明怯生生地走過來問他:

「爸爸,你工作一小時賺多少錢?」

大明強壓住不高興:「你問這個幹什麼?快去玩吧。」

小明堅持說「我就是想知道嗎!」

「好吧,我一小時只能賺30元。」

「爸爸,那你能借我10元錢嗎?」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356877_1376161345737441_2121946091_o (1).jpg

美國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Jim Rohn)曾說:「你就是你平常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也就說,你平時與什麼樣的人接觸,就會形成你現在的模樣。如果你想變得優秀,就需要找優秀的人,這也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

就像牛頓的經典名言:「如果我看的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所提到的「巨人」就是從加利略、哥白尼、迪卡爾、虎克等哲學、數學、物理學家的眼見為基礎來探究更遠的未知世界。

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中,最至關重要的價值。我們現在享有的任何物質生活、思想模式,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積累所創造出來的成果,我們則是站在這些基礎上享受著文明發展的果實。

然而,在這個最好的時代,卻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成功,或者不斷傑出優秀。

其中,很大原因來自於:自己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落後於別人的,其實在心裡都特別清楚,無非是從生活中的一點點差距開始。

為什麼別人能夠減肥成功,而你的體重卻呈直線上升?

別人在控制飲食的時候,你在暴飲暴食;別人在操場跑步的時候,你在房間睡覺;別人在健身房流汗的時候,你在空調房躺著。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47912009153954_1.gif.jpg

239【思維認知】時刻保持空杯的心態

威廉豪威爾在《同理心溝通》中提到,我們在學習能力時,會經由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

基本解釋說: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並開始提升自己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對事情的掌握,已經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反射動作。

最近看到另一個材料,在這四者之間擺放了數字。第一階段占95%;第二階段占4%;第三階段比例為0.9%;最後一部分則是0.1%

這也讓我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僅僅是在四種上。換句話說,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承認自己不知道。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22810652147.jpg

《安娜·卡列尼娜》在開頭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說要判別一個人的天花板,可以從對方再跟幼兒互動的過程可以知道。

因為這時我們認知會覺得幼兒就像一張白紙,所以你會用你個人的認知、思維以及見識格局來跟孩子對話。

有時在看家長在跟孩子溝通互動的過程,就可以知道對方未來的發展潛能到哪。其中包含了很多細節,但最為關鍵的,就是你是否能夠用跳出框架的視野來教育孩子。

換句話說,因為我們所認為這個世界告訴我們這樣做是好的,所以,就會用這套理論或框架限制住自己,同時,也等於是把自己的認知,可能性停留在某個維度上。

相對於,我們除了理解世界告訴我們這樣,還要能跳出框架,思考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相同事情,也許就會有另一個視野。

所以,幸福的家庭與不幸的家庭各有其原因,但最為關鍵的就是是家長們具備了什麼樣的思維認知。這也是《窮爸爸富爸爸》書中探討到的一個關鍵,富爸爸與窮爸爸用了截然不同的思維,造就了兩個人生上的不同。

最後總結來講,孩子成長的結果,是以家長的認知為天花板的。有些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真的不在家長已有的認知範圍之內,因為不知道所以就更容易發怒。

教導孩子時,如果常因為孩子的行為舉止脫離了你既有的認知,這時你馬上導正回你所期望的行為;相對於,你引導孩子為什麼這麼做,釐清原因找出更好的共識,這不僅對家長來說省下之後碰到相同問題時處理的過程,也讓孩子知道當遇到這些事情時,我該怎麼思考。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83090s8oz8eoohwojho.jpg

國與國之間的差異,比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異來得重要。

換句話說,國民的智商愈高,其人均GDP就愈高。

這次36氪在推出「開氪」的知識付費產品,也意味著知識性平台將會成為波成長的動因。從喜馬拉雅、知乎、分答道得到等一系列的知識性付費,其背後的發展將驅使個人成長動力,因為只有透過付費,才能拉開高智商跟低智商人的差異。

可以說,聰明人將愈趨向於聰明人的合作,也就是聚集效應。為什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會有那麼多的人集中,就是因為在這些地方的水平高,也就是人的素質高。

過去《誰說人是理性的》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都是非理性的,面對短期的誘惑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但是種說法有一種前提,那就是,高智商的人非常理性,低智商的人才是非理性的。

這是因為這些高智商的人善於考慮長遠,或者說是容易想像未來。而低智商的人只知道現在,對未來沒有想法。

所以說,高手與會找尋高手,因為這種的合作關係,是一種乘法的效應,並能夠從複雜化中創造出更高效的價值;相對於低手,只會讓整個產出的品質大打折扣。

這也就說明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異,所產生出來的產品質量大有差異,為什麼德國能生產高精密的設備,這不是因為有一、兩位很厲害的工程師,而是全體的人都很厲害。這就是高水平的高手和高手配合出來的結果。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htel4gad_20140713022245_03.jpg

當我們的時間被瑣碎的事情填滿的時候,是否,有留一個時間是給自己的呢?

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說:「時間就是金錢。」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於時間的重視愈來愈變成壓力。時間拉回到西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就已經製作出能夠將一天分為幾等分的儀器。從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到黃河文明,都相繼出現曆法來計算時間,這是因為從採集狩獵的型態,轉型到農耕文明的時候,耕作與收成的時間計算變得尤為重要。

隨著工業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原本一個工匠本來一天只能生產十枚釘子,慢慢的實現了量產的可能。透過工業化革命釋放了人的體力,以及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的專業化分工,一直到1913年亨利‧福特開創了生產製程的流水線,可以用同樣的時間,創造出十倍或百倍的價值。

直到現在,大規模化量產,使我們擁有了史無前例的選擇過載的情況;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用更快速的方式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溝通;當洗衣機的出現,原本要花費幾個小時洗衣服的時間,被騰空了出來。

豐富的選擇、無時差的訊息、騰出的時間,是否,讓我們擁有了更快樂的生活,還是,被時間進一步的壓縮我們。

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其實源自於我們怎麼評價時間;相對的,時間也在評價著我們。

這也就是我們是用戰術性的眼光來看待事情,還是用戰略性的視野來佈局。
有時,最近的路程,未必最快;最遠的彎曲道路,也未必看不到另一種的曙光。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76024507201561.jpg

從離開家鄉的那一刻起,就已決心在這座城市闖出名堂。不是沒有過徬徨、無助或者失落,日復一日的打拼,換來了金錢卻帶走了最珍貴的陪伴。停不下來的腳步,推著我愈走愈遠。

三百六十一公里,是這一年和家之間的距離。太久不見,愛會生疏,也會膽怯。總是會到某個時候,會突然明白,有些東西什麼都替代不了。

這也讓我想起《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書中提到的片段。

有關男女的問題,很小的時候,我問過姐姐。 
我:「姐姐,什麼叫淫蕩?」
姐姐:「......熱情奔放,活潑開朗。」
我:「姐姐妳真淫蕩。」
「啪」我的左臉被抽腫。
我:「姐姐,什麼叫下賤?」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af55373a972fe62.jpg

人生中,最容易丟的東西:手機、錢包、鑰匙、傘。
這四樣你不來回掉個幾輪,你的人生都不算完整。

有時,掉的東西可以再找回。但,有些怦然卻很難再找回。如同在一個地方留下了自己,卻怎麼也拚不出完整的圖,直到再次回到那個初始地。

作為一個醫生的使命是什麼?對於無國界醫生來說,這是一種感召,為人貢獻,是可以沒有疆界的。而這種感召,也使得靈魂被深深連繫在一起。

《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裡講述了作者在葉門擔任醫生的經歷,這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當作者知道要前往剛剛傳來戰爭的地方時,還是一無反顧地前往,為的就是作為一位醫生的責任。在戰爭裡,傷患一個個進入,看著各種被戰火波及的婦女、孩童等,面對醫療環境的惡劣。有時甚至會忘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對於在旁觀看的孩童眼裡,不經的想,活下去是為了什麼?

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對於作者來說,有些地方我們一輩子也不會知道,但是能為這些戰亂頻繁、人民生活困境的地方,用自己的雙手去讓生命看到希望,那怕是一點點,也都是戰勝內心恐懼最大的勇氣。

其中書裡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什麼是勇敢,勇敢不是不害怕,勇敢是即使怕得雙腳顫抖,我還是願意去做我該做的事,那才是勇敢。」當我們知道能為這世界做出什麼貢獻的時候,即使是在小的力量,都可能被放大成無限的勇氣。

也許這些努力,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卻能為這世界帶來更多的希望。

有多少時候,我們只關注大事,卻可能忽略了更多的細節。這些細節,或者我們無從察覺的地方,卻是影響著我們更深的感受。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1414.png

每個人都想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
然而,所謂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根本不存在。

2016年的柏林影展中,《海上焰火》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這部紀錄片記錄著義大利外海上的小島蘭佩杜薩島,在經歷過阿拉伯之春後,有大批難民為了判球前往歐洲求生,冒生命危險的偷渡,這座小島就成了中繼站,更讓我們看到許多生死交關的情況。

同樣是生命,卻擁有著不同的命運,同樣對於幸福的定義也就不盡相同。其實生命的意義不再於個人獲得多少成就,而是你活在這世上,為這個世界做出了什麼貢獻。如同前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講得:「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而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呼應到《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書裡提到同樣的概念,這些優秀到傑出的人,最終的選擇都是從個人的索取,轉向成為為世界提供價值。

龍應台在《傾聽》書裡面有講到一段說,在過去我們背負著大國責任的沉重負擔,漸漸地讓我們開始追求到個人的幸福,也就是所謂的小確幸。但是當大家都追求各自的幸福時,其實是很危險的。就如同一艄沒有方向的船,面對任何方向的風都會認為是逆風。

總是需要有人知道方向,開拓著這世界。就像是在狂歡過後的場合,總是要有人清醒著,把其他人平安的送回家。這種角色就如同領導者,需要嚐盡無數個孤獨,因為你所看的、所想的以及擔憂的,只有自己最了解。接下來將分享我們不斷成長,孤獨緊隨其後,可是這份孤獨,究竟來自哪裡?

成長 時間 孤獨
共 1,933字 | 閱讀時間 2 分鐘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c7bce0-173f-11e6-9713-bb3564ca7777_-u-o-I-v-n-n-o-I-A-H-V-F.jpg

柯林斯在《從A到A+》中提出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在這些對照組中的卓越企業。會從幾個面向來出發:

第一,第五級領導人
第二,找對的人
第三,面對殘酷現實
第四,刺蝟概念
第五,強調紀律的文化

這廂面向對於組織來說,把上述的論點,變成了問題,就會呈現出另一種面向的思考:

第一,我們的領導者是否符合第五級領導?我們組織的團隊中什麼時候需要第五級領導的出現?面對第五級領導的風格,我們會呈現出什麼樣的轉變?

第二,我們組織中是否發揮每個人的能力?對於個人來講,什麼樣的面向是我們重視的(能力、特質、性格等)?當組織出現不適任的人才時,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1459492023159.jpg

用公平的方式,對待所有的不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1998年,克倫‧阿道夫為了研究孩子是如何學習走路的,實際的觀察28位孩童。她所採用的方式不是一般的平均指標來檢視,而是藉由單一個體來做研究。換句話說,把每個孩子都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並在一旁觀察孩子的成長過程。

最後研究結果發現,這28位孩子從爬行到學會走路,總共有25種的成長模式,可以說每個孩子的過程都不一樣,有的很快地就學會如何爬,到走路,有的在途中還出現倒退成長的跡象,有的則是要過一些過程直接學會走路。

這項研究結果大大的證實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所謂的一致性的標準,不是說從1到10,就一定會經過中間所有的整數。有的孩子可能會直接跳過,有的可能是倒著走。但最終都一定會達到的成果。

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究竟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所謂的標準呢?真的是要在每個人生不同的時間、地點,達成某件成就,才代表我們正常嗎?

世上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即使馬雲、馬化騰把他們畢生的精華都傳授給我們,我們也造不出另一個阿里巴巴以及騰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背後的辛苦。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試圖把過往走過的經驗標準,框住在不同人的身上時,並不會產生出我們所想像的結果。

世界在變化、環境在變化、社會認知在不斷的升級、改變,當我們說出「一定是這樣」、「這件事不可能的時候」其實都已經把我們給框住在自己的井底。

標準,是可以給我們在一定的社會認知基礎上來作判別,但是,往往我們為了節省時間、力氣氣辨別背後更多的可能時,所拋棄的就是每個人背後的潛力與特質。

如果說,在同一既定的標準下,無法凸顯出個人,能夠做的就是從不同維度來做出發,並且在這項領域跨界到另一項領域,才能夠用另一種方式來呈現出個人位被看見的可能性。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balance-excellent-maker-Baochun-Wu-2.jpg

一分夢想,萬分努力,唯勤而已。
這句話也體現了,吳寶春的一段生命歷程,在《柔軟成就不凡》書中講述了,從赤貧鄉下的孩子到後來出外打拚,與之後在生命中遇見的許多貴人,讓吳寶春邁向了一條屬於他志業的方向。

其中最讓我印想深刻的一段在2008年,從代表台灣首次參加世界麵包大賽的過程。面臨著外界的不支持,與內心裡承受的巨大壓力。可以說走向崩潰的邊緣。

但是,每當遇到這種困難與挫折時,她都還是會想起,當初為什麼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原因,那就是在小時候,十二歲喪父,整個家裡的生計全部由媽媽來承擔,也因此家裡赤貧,曾經為了中午吃飯所帶的便當只有白飯,而躲到其他地方吃,而不願讓其他人看到。寶春也知道,因為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不辭辛勞,讓他們家可以繼續生活下去,於是立下「一定要成功」的心願。
  
直到母親離世,才慢慢開始知道原來媽媽一直是吳寶春努力向前的動力。因為媽媽溫暖的鼓勵叮嚀,讓他度過挫折低潮,收起眼淚面對一次次的挑戰。

沒有過人的天賦、沒有優越的背景,他有的只是,比挫折更柔軟低伏的身段,比困難更堅毅不變的努力。

有時候,讓我們成功的事情,也可能是讓我們被侷限的事情。但是,能夠持續不斷成功,往往都是那些不被成功所束縛,或者沒有過人天賦與背景的人。

例如,個人電腦的時候,戴爾電腦成功,歸功於他的直銷商業模式,快速的擴展市場佔有。相對的,在移動互聯的時代,從個人電腦轉向移動裝置,這時,因為過去的商業模式成功,反而無法捨棄,導致再移動互聯的時代無法再造顛峰。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p63538493_1458025971943_3.jpeg

人們常說,要追隨自己的興趣做事,才能發揮個人的天賦。
但是,事實真的是因為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才導致成功,還是興趣只是成功後附帶的結果。

我在讀到《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之後,前者的認知再次被顛覆,或者說,在既有的認知框架中又被打破。

首先,就必須先了解,究竟「追求自己興趣」這件事情源自於何處,書中就講到,這個概念是源自於1970年所出版的《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裡面講到在面臨職業變動時,該具備什麼樣的想法。其中,就包含了「要理解自己喜歡做什麼,然後找到一個需要像你這人的地方」

最終這個想法被演繹成:「你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為什麼不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呢?」這本書算是幫助嬰兒潮世代,接受興趣為中心的職業思想。直到現在,他們將這些經驗傳給了他們的孩子。

例如賈伯斯在史丹佛演講中就提到:「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不要受教條所限,照著他人的想法過日子;不要讓他人的意見蓋過自己的心聲、想法和直覺。你的內心早已明白自己未來的方向,其他人的想法都只是次要的參考意見。」這就體現出生命應當找尋自己所熱愛或有興趣的事情來做。

可是,當我們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一種工作時,就會完全變了調。在這必須提到另外一個概念,那就是所謂的工作、職業與天職這三者之間的差別。

一般來講,只是為了生存而做事,那就只能稱為工作;然而,什麼是職業,就是當我們把一件事情做到精、熟練,知道各項細節可能會發生的可能情況,可以說這個人在這方面已經是個職業水平的人;到了天職,就是所謂的命中注定,生命就是從這件事情來創造價值。

三種層次,對應到我們生活中,就可以發現,在頂層的永遠只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工作層級徘徊,最多晉升到執業的水平,更難達到天職的地步。是什麼樣的原因,使人們可以從工作的層級到天職,之間的關鍵會是什麼?也就是說,興趣,真的能引導我們朝向天職嗎?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1280_bef1a11d6298dde6_o.jpg

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緣如冰,握在手中的冰塊,你不放,它也會慢慢融化,以為手裡有,卻什麼也沒有-《擺渡人》。就像時間,一直以為能夠掌控,其實卻也什麼都抓不住。

電影《死期大公開》中,就講述當人們都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活在這世上時,我們所有的想法、行為都將由內而外來探究生命的意義。

相反的,當我們忽略的時間價值的衡量,所產生出的行為都將認為「會一直這樣」來做規劃。沒有盡頭,只有我們選擇所想的出發,這時外界環境反而會制衡我們的初始方向。

例如,為什麼有的人工作三年就可以獲得10年的經驗,不是因為不斷的加班做事。而是一種思考方式的轉變。就是說,10年的經驗,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能快速解決問題、找到更好的辦法,還是習得更有效的技能來完成事情。不同的出發點,將會決定時間的使用價值。

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提出的黃金圈思維就可以解釋思維方式的不同,對呈現的結果會有什麼影響。可以說,初心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當初心有了,才使選擇上的判斷,任何路口,都將通往不一樣的結局。如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在於把事情做好,而是在於選擇對的事情來做。」

當方向契合初心,才能把力量集中在上面,這也就呼應到第三圈的意涵,把事情做到極致比起做到全面來得好。

那麼,當我們知道初始邏輯的順序後,接下來要怎麼讓這些時間創造價值。《異數》書中提到一個非常經典的概念,那就是要成為一個高手,就必須要花上一萬個小時才能達到頂尖的水平。

但是,僅僅知道把時間投放在上面,就真的能夠成為卓越嗎?如果簡單的動作重複做真的需要一萬小時嗎?有沒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還是我們所認為投入時間就一定有結果?對於不同的專業,有的時間投入與產出,是呈現指數級發展,有的則是對數級發展。我們怎麼找到好的初心,首先,就必須先理解時間投入上可能會產生那些誤區,以及如何應對。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eak through the ceiling.jpg

《三體》裡面有句話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放寬時間維度來看無不符合,就如歌利亞與大衛之間的鬥爭; 當我們因為演進的過程中累積了許多成功經驗,讓我們以為很強、很厲害,這時就會讓我們跌入成功者的誤區之中。

我們以為過去的成功以及現在的成功,所以未來也會一樣的成功。但在這之中我們只是用單一邏輯來推倒這連續性的過程。

然而,什麼是連續性,如果從邏輯學上的歸納法說起。大家都知道,我們99%的知識其實都來自於歸納法,那什麼叫歸納法?例如,我們看到中國的天鵝是白色的、日本的天鵝是白色的,那我們就會認為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

其實人類文明幾千年來,我們所有的知識都建立在這個歸納法上。但是英國哲學家休謨第一個發現了歸納法的致命bug:就算所有前提都正確,結論依然有可能錯誤。為什麼呢?

因為歸納法隱含了一個假設就是「未來一定和過去一樣」,這其實是假設過去到未來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

問題是,你憑什麼相信未來會繼續跟過去一樣呢?唯一的原因是:今天跟昨天一樣,昨天跟前天一樣,這樣不斷地繼續下去,未來就跟過去一樣了。但這只是一個假設,邏輯上沒有辦法證明,一旦連續性假設錯了,歸納法也就失效了。

這就如同管理思維也是建立在連續性基礎上的,公司老闆管理的就是公司的未來,而他用的是過去的經驗和方法。所以,歸納法的坑,同樣也是管理思維的坑。

理解了連續性的致命缺點是什麼,我們再來看看,在我們人生中,經驗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未來?這就取決於生命階段的是否連續性。很多人說有自信預測未來,其實這樣的想法比無知更危險。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ust because someone stumbles and loses their path, doesn%5Ct mean they can%5Ct be saved..jpg

如果你已經到了二十歲的尾巴上,這種時間資本將不再是你的專利。從大學畢業,到你的而立之年,這個時間已經足夠長,讓你有足夠的機會去了解社會,適應社會,並反思自己的成長。

你積累的厚度,將最終決定你未來的發展高度。現在房價、物價這麼高,很多人的生存壓力也驟然增加,由此也導致很多人迫於生存的壓力而變得浮躁和隨波逐流。

在這就需要有職業發展規畫的認知概念,這是一個需要多維度的布局與規畫,就如同《三體》中有一個概念就是,不同維度之間沒有黑暗森林,低維威脅不到高維,低維的資源對高維沒有用。但同維的都是黑暗森林。

而這個維度的概念就如同我們的認知,就如同一場音樂會中,有一位喪失聽力的人看到其他觀眾都如癡如醉的沉浸在音樂之中,但在這名喪失聽力的人來說,完全感受不到這樣的感受。這就是失去聽覺維度的人,跟擁有聽覺維度人之間的差別。同理,當我們能有更完善更多元化的思維時,我們所呈現出的行為,將是低維度的人所看不懂的。

未來人與人之間的維度差距,就包含了職業發展認知。如果我們不能清楚自己職業生涯規劃,那麼,隨著時間推演,兩者之間的差距將愈拉愈大。

例如一份工作,往往堅持不了幾個月,覺得看不到希望,薪資無法提升,往往就選擇跳槽。但實際上,跳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在的用人單位,都變得非常務實,做多少事,拿多少錢,天經地義。

如果你無法為公司發展貢獻更大的價值,卻還想著得到更多的回報,這樣只賺不賠的買賣是沒有人願意幹的。你為公司貢獻多少價值,取決於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強。而能力的積累,則源自於在一個方向上的長期堅持。另一方面,這些能力的積累是為了一個更遠大的目標而前進。

既便是那些看起來令人很羨慕的成功者們,也少不了日積月累的修煉與成長。那些因為走了彎路卻想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損失補回來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會讓你失去更多的東西。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專著《專業主義》中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你憑什麼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獨霸世界舞台,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ootopia.jpg


是先有激情才會成功,還是成功後才有激情?

很多人都相信,這世上存在一種叫做「激情」的神奇力量。認為「只要我找到對生活的激情,我就會振作起來。」

激情是存在的,它的確有很厲害的作用。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激情」是招之即來的情緒,這一點卻是錯誤的認知。

現行的教育制度來自於18世紀時大英帝國為了治理廣闊的領土,所以需要大量人來支撐這龐大的體系,要讓人有好的知識、能力快速上手職位,於是就產生出專業化的教育體系。

這套系統不僅在效率與運行上都大大降低國家運營的成本。相對地,卻也缺少了彈性與變化,為了培養出相同能力,而把個人的興趣有熱情的事情抹煞掉。

然而,往往跳脫出這體系的人,才會知道激情並不是身來就擁有,而是在做某些事情成功後所帶來的激動,昇華成激情。

但在這條路上,一定會有挫折、失敗、沮喪、難過等不如意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先在某領域經歷過低谷,當我們在成長後所得到的激情,就無法超過既有的認知,可以說,沒有經歷過冬天的寒冷,怎麼知道春天所帶來的溫暖。

 

文章標籤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