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722594553.jpg

共計 1,285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一直以來,認為所謂的幸福,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每次獲得都會來一點滿足感,或者說是快樂。但,有種幸福卻叫一無所有,或者,可以說是沒有遺憾。

最近閱讀到幾米的《又寂寞又美好》中看到「我騎的旋轉木馬逃跑了。但這可憐的木馬,雖掙脫了束縛,卻仍在繞著原地打轉。他旋轉了一輩子,竟不知該一路往前狂奔,才能真正奔向自由。」那時就想,即使我們明明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產生的行為,卻總是背道而馳。

如果沒有一直去反問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活著?」、「你生命最終的價值衡量是什麼?」。也許,終其一身,就如同旋轉木馬一樣,以為掙脫了束縛,但卻只是在原地打轉。

過去,會一直以為,不斷努力工作,在未來就會獲得我們所要的生活,一直不斷去想想,我還要賺多少錢、獲得多少地位、名聲等。

那時突然想到,之前閱讀到有關宗教哲理的書後,才發現,原來這世界上還有一種幸福,那便是一無所有。

很多時候會以為,只要我擁有什麼,就能夠擁有幸福,以至於絕大多數的人,為了獲得那些看似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物。

擁有的確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相對獲得,失去時也會帶來痛苦的風險。但是,失去某樣東西所帶給我們的痛苦,遠遠比得到時的快樂來得大。

可以說,當我們擁有愈多,遭遇到痛苦的可能性愈大,也就會導致因為害怕失去,所以變得非常不安。

所以,當我們愈是有能力的時候,更應發揮自己本身的能力來給予到他人,如同德蕾莎修女說:「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即便這些可能都不夠,但是,還是要將最好的東西付出」。

因為人終有一天會面向終結,即便沒有太多的財富、名聲或地位,我們都還是能夠藉由自己的所能,為這世界,做出一點點的小改變。即便是在小的力量,都能影響到另一個生命的結局。

在《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中一直反覆提到的概念就是,即使擁有了全世界,如果不懂得給予,你還是一無所有。因為這些擁有並不是你的擁有,只有在當你給出取的時候,你才是真正的擁有。

擁有本身只是個過程,給予才會讓擁有,變成另一種生命的可能。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才更能感受到一點獲得的感動。

然而,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都會感到莫名的恐懼感,那是因為我們站在「有」的世界,試圖去理解「無」的問題。

其實,放大到整個個人生命,我們所有人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在於「過程」。當我們從「無」的問題,延伸至生活態度,最終就會產生「向死而生」生活感受。

假如今天你在睡覺前,閉眼後就再也醒不來了,你會對這是解感到遺憾嗎。

曾經看到一個句子寫:「妳和這世界的萬物都一樣,終有一天會死去。所有妳曾經感到引以為豪的事物都是短暫的,所有你害怕失去的東西,都會注定失去。」

生命走得愈久,愈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離開,也不會知道那些重要的人、事、物何時會失去。

所以,我們還能做做一件事,那就是,認真得過好每一天,把握當下的美好,就是對自己未來最好的負責,即使是失去的時候,也沒有感到任何遺憾。

當我們能夠把最好的自己,貢獻出去時。忽然有一天你發現,你再也無法給予,因為你一無所有毫無保留,也許,那種幸福也就叫做沒有遺憾。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