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Welch.jpg

「什麼是CEO?就是公司裡最後一個知道公司要破產的人。」這是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經理Jack Welch(傑克‧威爾許)曾提到的一句話。

這句話讓我們反思過去的金字塔階層組織在面對快速變遷環境時,往往需要一層又一層回報,再一層又一層回到第一線來執行,雖然解決了卻也失去了客戶,因為在資訊發達的時代,你沒有辦法服務好客戶,會有別人取代,也就是說,客戶會透過身邊資訊來判斷你值不值得繼續做交易。

所以,判斷一間企業是否傑出,可以從第一線人員就可以判斷出來,面對問題時,能用自身知識、能力與技術馬上替客戶解決當下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也能做好問題的疏通方式。藉由問題解決的能力,就可判斷出來企業是否發揮出每個人的能力。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就曾說到:「團隊的價值,就是發揮每個人的能力。」一般組織只會讓員工知道什麼不能做;相對於傑出組織反而是告知員工責任與範圍,認知上的差異,就可以區別普通企業與傑出企業間的差距。

接著,我們要如何發揮每位部屬的能力,其中一項關鍵就是創造灌能文化。灌能指的是讓員工能在工作中發揮腦力,運用知識、經驗與動機,創造三項基本效能。

人們具備的知識與動機已為個人蓄積相當力量,灌能的關鍵即是釋放這些力量。

理想的狀況是,員工的力量將不只展現在組織的外部效果(如傑出的顧客服務與財務目標)中,還會表現在造福人群的公益成果上。

如果組織中的個人能主動發現問題轉變為主動解決問題,組織將可從這些個人的貢獻朱,獲得最大利益。

 

1
何謂灌能?


灌能是一種了解個人能力—包括個人知識、經驗與動機—的過程,並將這種能力用於完成各項對組織有益的正面結果。

創造灌能文化需要一些關鍵步驟。這些步驟將挑戰大部分員工原有的想法,因此對管理者而言,通常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執行灌能最重要的是態度的轉變;而最艱困的轉變往往出現在每個領導者的心中。


許多人習慣將灌能定義為「賦予員工決定的權力」,但「主管交付權力給員工」的定義仍意味著主管是控制者,而忽略員工本來就已經擁有許多根源於他們的知識、經驗與內在動機的卓越能力。因此我們傾向將灌能定義為:

灌能是組織風氣的創造,目的是為了讓員工釋放原先已具備的知識、經驗與動機。

與金字塔階層的組織文化相比,灌能文化下的直屬制度更需要員工發揮責任感。賦予員工愈多責任,會使他們更有機會投入並獲得成就感。灌能所附帶的機會與風險,更能健全直屬制度,同時培育出好的管理者。

只有積極發展個人或團隊的自我指揮能力,才能取代進字塔階層中管理者自認為被灌能為教練、良師與團隊領導的角色。

 

2
灌能的三項關鍵


在轉型灌能文化的過程中,領導者的強力支持不可或缺。要過渡到灌能文化,領導者必須力行下述關鍵事項:分享資訊、宣示界線、以自主的個人或團隊取代舊有的金字塔階層結構。

●分享資訊
建立互信賴與責任感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分享資訊。除了讓大家獲得決策所需的資訊外,有時也必須釋放一些敏感、重要、帶有特權或特殊性質的資訊,如競爭活動、未來的營運計畫與策略、財務數字等。提供給員工的資訊愈完整,愈容易與他們建立信賴感傳達「同舟共濟」的精神。

欠缺正確的資訊,人們便無法盡責地工作;只有獲得正確資訊的人,才能感受到信服的力量,並認真負責。

一旦公司與員工分享重要資訊,員工使命感便會將自己視為公司的所有者,開始以創意解決問題。相反地,不願將資訊公開分享的領導者將永遠無法讓員工成為他們的合夥人,更無法運作成功、灌能的組織。

 

分享資訊創造信任

分享資訊的好處之一,還包括可提升組織內的相互信任度。很多時候,讓官僚組織走向破產的典型因素,就是信任問題:直屬部屬不信任主管,主管也不信任部屬,導致員工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浪費自我保護上,不信任彼此。分享資訊很重要,即便分享的是壞消息。就算沒有做決策的需求,分享消息也可能當作討論話題的依據。透過分享市占率、成本、可能的裁員計畫,以及公司的即時業績,換句話說,就是將資訊公開在所有員工面前,代表管理者讓員工了解他們被信任,而員工也將以信任回報管理者。


分享資訊能推動組織學習

分享資訊的最有力方法之一,就是以組織學習的方式來推動。我們在討論的組織學習並不僅止於資訊獲得,而是指實際從資訊中學習,並將學習的知識應用於新的情境。

高效能組織尋找知識的方式就是不斷檢視所處的環境、顧客反應,並調查市場狀況,了解競爭態勢,持續追蹤國際重大事件。他們不間斷地蒐集各種資料,並運用資料擬定修正方案,發展新方法。

此外,高效能組織也會在組織的內部績效中找尋知識,視錯誤與失敗為帶領下一個突破出現的前車之鑑。

高效能組織轉移知識的方式,就是積極鼓勵對話、提問與討論。高效能組織讓訊的分享更加容易,因為他們了解,資訊的獲得與不易查詢,不僅會增加學習的困難,也容易使機會擦身而過。高效能組織會建立跨功能的團隊,教導大家如何展現他們獲得的知識,因為知識的分享與公司成功與否息息相關。

時至今日,贏得競爭的唯一方式,就是趕在別人淘汰你的智慧資本前,自己先淘汰它。

 

●在界線中創造自主性

灌能文化的組織沒有金字塔階層組織那種限制性的界線,他們會讓員工知道自主性與責任範圍有多大,而不是一直告誡他們什麼不能做。所謂的界線指的是員工的技能水準。舉例來說,如果某人欠缺編列預算的技能,那麼在賦予他更多責任前,會先給他預算上的界線。但另一方面,灌能文化也會藉由必要的訓練或技能發展,讓員工獲得更大的自主性。

界線可以幫助員工釐清大圖像與小圖像。如同組織需要創造具有說服力的願景,才能驅動並指引員工往前衝。

組織願景是大圖像,而各種接線則幫助大家明瞭,如何將自己的小拼圖放進組織願景的大圖像中。

清楚說明各種界線,等於將大圖像轉譯為各種具體的行動,幫助大家設定目標,協助組織達成大圖像的願景。目標並不是工作的終點,而是大家群策群力,為持續進步所設立的里程碑。

清楚說明界線條件,還需要管理者建立新的、清楚的決策規則,否則,團隊成員會誤認為灌能是指:「我們可以掌握所有的決定。」如此一來,他們會對管理者仍持續掌握策略決定權,只把執行與運作全留給他們的情況感到失望,不然就是因為要擔負決定成敗的責任而馬上退縮。而這兩種結果其實都不是很好。

灌能指得是讓大家擁有更多行動的自由,也意味著讓大家位結果負起責任。

評估員工表現與進步的最佳人選,往往就是員工本人。管理者可能會更換,工作可能會改變,但員工才是真正執行的人。我們要做的,是給予員工足夠的資訊與清楚的架構,好讓他們盡責地評估自己的表現。


宣示界線需要領導者提供大量該做什麼的訓練。大家需要接受定期的訓練,才能學會灌能的新技巧:協商績效計劃、決策過程、解決衝突、領導力、預算能力,以及各項專業技術。如果欠缺持續的學習,組織內所有人將無法在不斷演進的灌能團隊中運作上述的技巧。


●自主的個人和團隊取代舊有階層組織
一旦員工用新分享到的資訊與界線去學習創造自主性,他們能轉移對金字塔階層組織的依賴,而代之的是自主個人與更高水準的團隊。


3
處理領導力真空的現象


隨著大家都變成獲得灌能的自主個人,組織水準提高,包括管理者和團隊成員在內都從幻滅到醒悟,共渡欠缺的難關。在這段期間裡,團隊成員常覺得自己欠缺能力,管理者則覺得他們迷失方向,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從,即便啟動這個灌能計畫的高層管理者也常常覺得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我們稱這樣的現象為「領導力真空」。

一旦管理者承認自己的困惑,自認管理知識不足,但仍堅持清楚的願景與灌能方向,並持續進行開放的溝通與資訊流,所有事情便會開始轉變,組織也將邁入轉型過程。

企業在轉型為灌能的歷程,需要管理者與直屬之度同時挑戰大家對組織該如何運作的基本假設,因此如果僅僅宣布灌能為組織目標,是不夠的。灌能的目標需要組織內的每個人實際演練各種技巧,並學習個人或團隊決策能力才能達成。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