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9921440-1878093722_m.jpg

你用什麼價值去衡量你的人生,決定了將來你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閱讀完這本書後,能夠讓人對事情的看法有不同的角度。例如在讀到與四、五百位病人的談話後,就會思考到,當我們這一生當中,花了大半時間追逐著、財富、名聲、權勢的過程,到了人生的盡頭,在乎的卻是對家人、朋友的「關係」,以及對生命的「意義」。

這也讓我想起,馬斯洛在臨死前也曾說過:「這輩子犯了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心理需求的理論寫反了。」也就是說,真正的需求是要從自我實現的價值開始。

然而,我們面對外在的環境下,只有少數人能理解這樣的道理,所以往往只有在生命走到盡頭後才會明白。

要能有這樣的思維轉變就須經歷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理解自己的內在價值。清楚知道我要得是什麼,什麼樣的價值才是我內心所渴望的。也就套用馬雲說過的:「要理解自己,就問你三個問題,你要什麼?你有什麼?你該放棄什麼?」

當我們清楚知道內在的渴望後,才能專注在之後的事務上。

第二階段:把生命當成目的,其他事務,則是讓你達成這目的的手段。就如同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到:「把生命當成目的的本身,而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我們常會把財富、名聲、權勢當成人生的目的,但這種外在的價值反而限制了我們,讓我們這一生為了追求這些而變得失去自我,忘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當我們的思維轉變後就會有不同的視野,財富、名聲、權勢這些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不是全部,也許它們會讓我們快樂,但那都只是「外在價值」所灌輸給我們的認知。

所以,還是要問自己,這一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同賈伯斯所說的一句話:「你要繼續賣糖水?還是要去改變世界?」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他的使命。而這個使命就是我們內在的渴望,但隨著環境的影響,我們走向了「外在價值」,而失去了自己本該擁有的天賦。換句話說,讓天賦自由、找到你所熱愛,去做自己等,都是呼應了內在渴望的動機,而要能朝向這樣的方向前進,而不受環境影響,最大的關鍵,就在於你自己。

一次的挫折與失敗,不代表全盤的失敗。可外在環境總是會用短視、近利的眼光來評斷這些事件。這時「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夕之間,你的想法、思維、認知、格局將會影響你的決定,而那些成功者都清楚知道,失敗與挫折是讓我們知道哪邊還可以更好,哪邊還可以調整的。

例如年輕的拳擊手與有經驗的拳擊手要怎麼判別,就在於彼此被擊倒的時候,站起來的速度。有經驗的就會等數到8、9再站起來,這段時間他會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以及怎麼應付;相對於年輕的拳手,被打倒後馬上又站起來。

不去嘗試、創造、突破,只守在既有的舒適圈,可以讓你不會有失敗與挫折。相對的你的成長與生命意義有受限限於此。就如同外野手再接球的時候,不會算完他會落在那裡才行動,也不會覺得接不到而放棄去接球。外野手會依據內心的渴望,以及相信自己會接到,然後持續往球落下的那一點前進。

如果回顧過往的人生中,讓你總結過去,寫下你都在做的那些是,你除了寫「吃飯」、「睡覺」、「讀書」、「考試」、「工作」還能有哪些事情,是可以讓你人生有意義,並且符合內心價值的?

這一切的一切,就必須問我們自己,我們所追求的人生意義與價值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人生是一道證明題,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

導讀

一九八六年冬天,我在醫院擔任實習醫師,那時有個心肌梗塞的病人,躺在病床上,握著我的手,虛弱地問我:「大夫,我會不會死?我會不會死?」

我隱約感覺到他存活的機會不高了,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樣回答。
為了安慰他,我說:「不要擔心,我們會竭盡一切努力就你的。」
他又問:「我會死掉嗎?」
「你不會死的,」我告訴他:「你不會死的。」

儘管竭盡一切努力,但病人還是再送到加護病房不久之後過世了。

一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病人緊緊抓住我的手漸漸變得冰冷,並且慢慢鬆開了感覺。那種震撼不全然只是死亡,而是你清楚地記得,曾有過一個對你充滿信任、充滿期待,絕望而迫切的人,對你提出了一個問題,對你提出了一個請求,你卻無法回答,無能回應。

現在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後不能做到

如果不能幫助這個世界,那就先幫助這個社會。如果不能幫助這個社會,那就先幫助周遭的人。如果連周遭的人都無法幫助,那就先幫助自己。

能用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好好長大。在這個階段,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重要了。只有先讓自己變成一個幸福、有能量的人,才能用同樣的方式,去扭轉這個世界的自私、墮落、黑暗。

儘管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的承諾都能實現,儘管你的能力永遠那麼有限,但重點不是問題能不能被解決,而是你關不關心,在不在乎。那隻溫暖的手,以及之後發生的事,似乎提醒我:只要努力,有些遺憾可以有機會彌補,有些無可挽回的有機會被挽回,有些瑕疵也有機會變得圓滿。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都是來學習的。很多時候,那些讓我們感到難過、挫折的,正是我們那些沒有學會怎麼面對的事。正因為沒有學會,生命才能用不同的面貌,給我們同樣的功課。正因為沒有學好、沒學會,煩惱、痛苦才有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們的生命中重複。


1
興趣可以當飯吃嗎?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


當你很愛一個人時,只要能和對方在一起,不管多少時間或者是任何代價、犧牲,你都願意為她付出吧?

如果你很愛錢的話,為什麼連多花一點時間準備考試的代價都不願意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有一個故事這樣說:一位五歲的小孩被問到將來想唸什麼學校時說:「建國中學。」再問他:「建國中學畢業之後呢?」他說:「台大醫學系。」繼續再問他:「台大醫學系畢業之後呢?」小孩想了想,回答:「我要開計程車。」


對於你所謂的矛盾,隨著時間累積,不管事別人給他的價值,或者是他自己原來的價值,一點一滴全都轉化成了他自己內在的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不同的價值發生衝突時,當然,也就全變成了他自己的矛盾。


我們常思考的不多,只考慮到做這個工作可以得到什麼(what),或者我如何(how)可以得到這個工作。卻很少想過,我的人生為什麼(why)要從事這個工作,我為什麼(why)喜歡它?它為什麼(why)對我有意義、價值?一個工作本身如果少了這些,不但無法給你的生命帶來真正的滿足感,更無法支撐你長遠地走下去的。

當你渴望做一件事情,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報酬,甚至讓你花時間、付錢,你也願意做的事情,就是呼應你內在價值的事。

承擔選擇後果的人是我們自己。沒有人能為我們的生命負責的。

持續五年左右的時間,送走了四、五百名的末期癌症病人。
在那之前,我的想法其實和大部分人都差不多,覺得人生無非是在競爭中的領先,靠著那樣的領先累積財富、名氣、權力,並且因為擁有這些,因而得到快樂。不過,傾聽臨終病人心聲的過程,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儘管每個臨終病人的生命故事各不相同,但是從生命的終點回顧自己的生命時,佔據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多時間,讓我們每天為此汲汲營營的「外在價值」──財富、名氣、權勢等等,從生命的終點來看,竟然變得無足輕重了。沒有任何一個病人告訴我,他們希望賺得更多的財產、贏得更高的知名度,或者升上更高的官階、職務。

「對你來說,你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我這樣問病人時,我發現,對大部分的臨終病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幾乎都是關於「內在價值」。

大部分的病人最放不下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親人、朋友。最多人感到後悔的是有生之年來不及跟自己在乎的人好好相處。最懊惱的是和他們之間的不圓滿的關係,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在臨終前能夠和自己關心的人和解、擁抱、好好告別。


在「關係」之後。所有人都會反省的是:「意義」。在我和病人的談話間,幾乎無可避免地都會回顧自己這一生,到底給別人帶來了什麼幫助,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貢獻?很多人甚至後悔自己的人生,都在浪費時間。

每次走出癌症病房,面對病房外的現實世界時,總會有一種很錯愕的感覺。在生活中,為了財富、名氣、權勢,我們總是佔用了與自己最親密的人相處的時間。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驕傲,我們總是輕而易舉地就傷害了別人的情感。為了得到自己最大權益,我們總是以競爭為名,理直氣壯地就犧牲了他人的權益。

病房裡與病房外的距離並沒有太遠,但從人生盡頭看到的價值,和我們每一天生活的所作所為,竟然是完全顛倒的。

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真正能擁有的只是時間。我們不但無法累積什麼,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生命其實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少的。

因此,如果不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想法淋漓盡致地活下去,用所剩的有限的時間,去累積倉庫裡面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又有什麼意思呢?

「把生命當成目的的本身,而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德國哲學家康德

當你把對財富、名氣或權勢的追求當成目的時,你的生命變成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手段,你的生命就不是自己的主人。

反過來,如果你的生命有更重要的內在價值和理想時,擁有財富、名氣、權勢,變成了可以幫你的生命實現這些理想的手段。這樣的話,擁有這些就是粉好的事情。

你用什麼價值去衡量你的人生,決定了將來你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2
聆聽你內心的召喚


身在抉擇的環境中是不可能看見未來的發展。在那個當下,能帶領你走到目的地的,只有你內心那個隱晦而模糊的召喚。

這是你唯一的憑藉與依靠,你得聆聽他、相信他,緊緊跟隨。
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要求一位孩子,在對自己內在缺乏瞭解,對外缺乏認識之前的前提下,就為自己訂下一個明確的「志願」(落點),並且全力衝刺,這就和在棒球被擊中的那一剎那,要求外野手算出高飛球的落點,並在精確的時間移動到落點接住球是一樣不合邏輯。

儘管不合理,但一代又一代,我們似乎都用著同樣的思維邏輯要求小孩寫像是〈我的志願〉這樣的作文,很少有人懷疑。

既然如此,外野手是怎麼接到球呢?事實上,只要仔細觀察一個有經驗的外野手接高飛球的過程,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完全不同的思維。

因為外野手無法計算出球的落點,因此,一開始他就所能追隨的只有他的內心直覺和判斷。這和追隨「內在召喚」的思維是很接近的。

儘管看不見前途或錢途,但一個追隨內在召喚的人,卻能依據內在模糊的直覺和判斷,努力地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靠著與外在環境的磨合,一步一步的調整方向,不斷地縮短內在召喚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落實那個興趣,直到它變成一個可行,甚至有前途的工作。

面對同樣的情境,大部分在自己的人生中忍不住會有的擔心、焦慮,為什麼在一個有經驗的外野手身上不會出現呢?

因為外野手用了一個合理的模式來思考這樣的情境。更重要的,他們相信那個從內心發出的直覺,也相信他們自己一定能夠接到球。

身為一位外野手,漏接當然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同樣的,呼應內在召喚也不保證一定成功。但你不能因為一次漏接,就否定了這個外野手。同樣的,眼前的失敗也不能否定你曾有過的努力。只要你還年輕,只要你還聽得見自己內在召喚的聲音,你就還站在屬於自己人生的球場上。


真正去追究的話,在呼應內在的召喚過程中,如果不是在現實中遭遇了挫折,就不會有這些磨合與轉化。沒有這些變化,也就沒有適應,當然,也就沒有後來的成果。

從這個角度來看,挫折其實是現實所能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要打開自己的心胸,欣然地接受。

在這條路上,真正能夠推動你的力量,是對這件事自然而然的嚮往與渴望。這和過去的人生督促你追求外在勝利,追求別人目光中的榮耀、責任是很不一樣的。

就像一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的旅行。儘管不知道目的在哪裡,但是因為抵達的每一個景點、途中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是未曾經歷過的,因此每件事都是新鮮的,讓你渴望明天的到來。

千萬不要失去這種渴望的心情。少了這樣的心情,這個內在的召喚就不再是內在的召喚了。

讓我們停下來的,是對困難的想像
讓我們停下來的力量,不是困難,而是我們對困難的想像

假如事情最後的結果注定是「失敗」的話,堅持下去,豈不是損失更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及早放棄、停損呢?

這個問題最大的謬誤之處在於它倒果為因,把本來的因當成果。

原因可以影響結果,但你卻不可能預知結果然後回頭修改原因。因此,如果說「堅持可以導致成功」,「放棄必然失敗」,是合理的因果邏輯,但因為注定的結果,回頭推論應該堅持或放棄,那就是「果因關係」

不管堅持、或放棄,只要生命繼續走下去,事後你總會發現,比成功或失敗的結果更重要的,或許是那種對自己的人生心安理得,沒有遺憾的感覺。


3
怎麼度過低潮?


要能有往內在價值的方向前進,有個關鍵在於你對發生事情的「看法」。當我們用負面的角度看待時,我們感到難過。當我們用正面的角度看待時,我們感到快樂。

我們總是把「得到」、或者是「擁有」當成快樂唯一的根源,並且用這個來衡量自己人生的成功與失敗,卻很少想過,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有極限的。

事實上,當「得到」、或「擁有」不能再滿足我們時,能為別人「付出」什麼,反而提供了一線解決問題的曙光。

當我們感痛苦、苦惱的時候,這個煩惱、痛苦,很少不是繞著自我為中心的。當這個「自我」得到了什麼、擁有了什麼,我們感到快樂,當這個「自我」得不到什麼,或是失去了什麼時,我們感到痛苦。

可是,當我們看到,人可以因為為別人的「付出」感到真實的快樂時,就是我們選擇不同的思維。

這樣的轉念,讓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關懷別人、幫助別人。我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原來自己不但擁有這麼多,同時,還可以有這麼大的力量,發揮這麼大的價值。因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許多因為得不到、或失去的煩惱漸漸減少了。因為關心別人,在看見別人的快樂時,我們也看見了自己的價值。

在你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你幾乎不可能自己得不到好處。不但如此,當你用這樣的想法去面對自己的人生時,長期下來,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往往遠遠超過你的付出。

「多一點別人,少一點自己。」

最後當我們的生命遭遇到困境、或重大選擇時,經驗固然很好,但比經驗更重要的是回到問題的本質,從那個本質的角度來思考、選擇。愛一個人的時候,去思索愛的本質是什麼?當我們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感到困擾時,思考這個工作的本質是什麼?對自己的決定感到不安心時,思索這個決定的本質是什麼。只有回到這個本質的思考,我們在取捨之間,才有更重要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決定時,才能真正的安定。

 


我們的一生中似乎永遠都有問不完的問題。這些源源不絕的疑問,驅使我們不斷用熱情來尋找答案,而原來那個最重要的答案,就是:你自己。

人生是自己的,你所做的選擇,最後的結果也是由自己來承擔。
要有怎麼樣的人生,來自於我們內在的價值。
最為關鍵的,還是我們能否有去執行。,光用想的,是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的,就如同要爬到一座山的山頂,你只是想,永遠只是停留在地面上,行動才會帶來改變,以及看見不同的視野。

你用什麼的行動去朝向你的人生,就會決定了將來你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