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grandmaster1.jpg

共計 2,320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所謂真正的學到,是來於你基本功的扎實程度。一開始解析學習新的認知元素分別從:結構、模組與連結網絡。讓每一個知識點統整在模組裡,最終形成一個知識體系。

這是對於學習認知的第一步驟。這就是所謂的整體性學習,從一整個面來解構單獨的學習點,讓每一個知識不是單一存在,而是透過連結主體,貫穿整個學系統面的學習型心法。

除了理解我們認知架構外,還需要從你在獲取知識到實踐應用的過程。也就是學習順序。《如何高效學習》中提出五個步驟分別是:

獲取
理解
拓展
糾錯
應用

如果歸納統整更可以區分成三大項:


你怎麼獲取新知?
如何深化訊息?
連結應用新知?

接下來從這三個構面分別會從不同角度來切入,以達到更全面性的學習路徑。

01你怎麼獲取新知?

簡化
容量
速度

這三個視角來檢視獲取新知,你會發現,所有高效率學習者都會透過自己熟練的技術,來不斷在這三個面向打磨自己所獲得的新知識。

所謂的簡化,就是能在複雜、海量的資訊中,清楚地整理出一個架構、模組,也就是整體性學習的過程。

讓每一個單一知識點,能夠準確投放在知識網絡中。換句話說,你要實踐簡化的能力,「聯想力」就是你簡化的關鍵。

例如,當有人提出蔬菜、水果、肉類等,你可以快速找出彼此相關性,都是放在「食物」這大架構下。接著再依據所獲取的新知識,置入到這套知識體系中。

如同麥肯錫的MECE原理,彼此獨立,互不遺漏。讓整體性學習可以更加完善。

接著另外兩點「容量」與「速度」都是同個概念,也就是你獲取的速度是否足夠快。

為什麼同樣100個字,有的人可以獲取10個觀點,有的人只能看到一個觀點。這邊就要從一個面向來探討,那就是面提到理解階段。

也就是說,要達到同樣一句話,可以看到10個視角,關鍵在於你是否知道你知道這些事,如學習過程,從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到你知道你不知道,最終到達你知道你知道。也就是你知道你現在所看的觀點,會決定你往哪個方向思考。


02如何深化訊息?

除了獲取資訊外,怎麼解讀就會是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開始,如同上述所提到的容量與速度。

上面獲取知識的角度是從「量化」的角度來整合你所獲取,接下來,你如何透過「質化」的視角,進一步把資訊加工、深化,並且連結到你的知識網絡中。

這邊從兩個維度來切入:

深度
廣度

所謂深度,就是你從一件事情深入核心的解析,看清楚事務的本質,也被稱為「第一性原則」。

較為具體的操作為2W1H:為什麼、如何、怎麼

有些更為進階透過6W1H1E等模型來解析深度,但原則都是一樣,找出事務的最根本性。

舉例來講,當我們無人超市的概念興起後,這項發展是解決「訊息流」、「物流」、「金錢流」等人們生活的哪一層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未來,假如無人超市的最終版本會是什麼?不就會是自動販賣機,為終極目標。

其背後是為商家解省人力,創造無休的營業時間。實際上是為於企業省下的成本,所以,無人化視角可被分為兩層面,第一,節省成本;第二,發揮人的創造性。

從上述的角度可以理解,從一件事情的本質,深入核心了解,找尋,最初的動力,才能進一步推論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但而上述的深度,就包含了廣度的視角,所謂的廣度視角,就是能從不同面切入觀察一件事情的本質。

這個切入面就是你的認知層級,換句話說,你對於這世界看得愈多,你就愈會可以從各種不同事物中串聯交流。

例如,當我們剛出生下來時,大腦對於外界一切的事物都會全部吸收接受,這一段期間會逐步形成我們的感官神經,進一步影響我們對環境敏銳的觀察力。

另一方面,在《領導的科學與藝術》提到一個案例說,在孩童階段如果缺少對外界互動與做各種交流,在長大後,得到精神疾病與心理疾病的比例高達九成,但是,還是藉由後天的互動來消除這種可能。

所以,學習認知的廣度,更多的來自於你的體驗認知,或是持續對事物抱持好奇心的觀察力,任何一事物,都有可能成為跨界打劫的因子。


03連結應用新知?

當獲得新認知,並且能夠深化成為你的認知網絡一部分後。最後就是,你怎麼把認知轉化成新的認知結構,換言之,要進步,就必須在你所學習的基礎上,用你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認知模式。

《刻意練習》就提出非常重要的觀念。如果只是進行數量化的練習,有可能只是在白做工。

最明顯的例子是,有的人以為工作十年,就等於擁有十年的經驗,但卻沒有想到的是,他只有一年在工作,其餘的九年都在重複的第一年的事情。

可以說,你以為你有在進步,數字化的增長,並非是你進步的關鍵。真正決定你不斷成長的關鍵來自於你的數字背後的質量。

更具體說,就是你的目標,如果目標都是相同,等於是沒有進步,所有的進步都是源自多做一點點,或是多一點的改變與調整。

一但缺少了這一環節,你所學到的整體性學習策略,只能停留在你所學習到的那一瞬間。如果無法創造或不斷進步,就只能持續停留在你所改變的那點上。

然而,有人的即便意識到不斷進步的重要性,卻還是無法持續進步,這就是被自我認知所侷限,從另一層面來看,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看法,而有所侷限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如盧梭在《社會契約論》的開頭:「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要持續跳脫框架,除了內在動能之外,還有另一項,那就是教練反饋。

常常會因為當局者迷而無從察覺自身的盲點,教練反饋則是針對你的盲點進行梳理,透過提問找出自己的可能性。

這個教練反饋的核心在於,「反饋」精神上,不僅是看到,更是一種糾錯的反饋機制,讓你我如同看鏡子中的自己,一點一滴地調整到更好。

最後,所有的學習過程,都包含這三大階段:獲取、深化、再造。每一項新的概念、認知,都是從前人的經驗與基礎所一代一代打造而成。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最怕為了創新而創新,也就是一心只想要新的概念想法,卻忽略了,所有新認知的再造,都源自於深厚的基本功,而這些基本功,正來自於我們平時積累的多少深厚的認知所決定。

如同生命,每一個生命高峰,都因為你不斷創造新的經驗,看到你未曾見識過的高峰;相對,一但停止,生命高峰也就只於此,好比《一代宗師》裡所講;「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學習 發展
    全站熱搜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