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98|《第8個習慣》(1)卓越與平庸,最大區別在於「意識到有選擇權」     共計 2,840 字 | 閱讀時間 4 分鐘

你知道,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邁出的那一步,如同從安全感環繞的舒適區中,邁向成長區,這時會有恐慌、不舒服、感覺不愉快,但這些都只是「結果」。因為在面對不熟悉的環境,你還是有能力去影響你的行為,也讓你自己相信,你可以做到。

這也是卓越與平庸間,最大的區別,因為卓越者在邁出那一步時,已經人「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權」。

如同神木之所以被稱作神木,在於神木的種子落在泥土時,就已經決定要成為神木。所以即便環境在寒冷,即便周遭多麼的寂靜,都不斷的堅持下去,因為種子已經選擇成為神木,過程的一切只是為了點綴出他是神木的資格。

photo-1502224562085-639556652f33.jpg

01「選擇權」來自覺察

不論環境有多麼的艱困,你都有「選擇權」,看到更美好的未來,與此同時,你也可以選擇用另一種光點來看待。例如,例如尤努斯在孟加拉大學教經濟學的期間,發現自己所教的與所學的,跟自己走出校外後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這時內心有兩種選擇:一種決定理解問題做出改變,第二種,面對問題視而不見,或者說,得過且過的生活下去。

尤努斯選擇了前者,追尋著內良知來去思考,於是就詢問當地一些製作竹椅的人們,才了解到,製作這一張精緻的竹椅,最後只能獲得2每分的美元,因為銀行不借錢給這些窮人,於是只能向高利貸借錢來買材料製作,在通過這些竹子商來轉賣,最後只能拿到這些錢。

於是尤努斯去找尋同樣情況的42人,才發現解決這樣的問題只需要借給他們27美金,就能獲得更高的製作費用,以及免去被借高利貸的壓榨。

後來向許多銀行詢問,能否開出小額借貸給這群人,卻被銀行已他們是窮人為由,認對這些窮人沒有辦法確定能否還錢,即便還錢了,放大到全國範圍來執行,又可能會遇到其他地區的窮人不還錢。

 

最後尤努斯自己開設了專為窮人所設置的小額借款銀行,窮人不僅借到錢,賺到比原本更高的收入,更是有信用的還款。最後在2006年尤努斯獲得貝爾和平獎,並且說出「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不屬於文明世界。」在此期間更不斷依據這樣的信念行動著。

擁有「選擇權」看似簡單,卻反而是人們常忽略的概念,往往我們會以為「沒有選擇」但事實正好相反,任何事情的發生,不必然是我們內心所想像的,更多的是你內心如何看待。好比,回到家裡,看到孩子在牆上到處亂塗鴉,這時你有幾個選擇,一種責罵孩子塗鴉,一種欣賞孩子塗鴉的成果,又或者軟硬兼施。

這意味著,遇到一件事情,你不會只有一種解決的方式,你的內心還是擁有著「選擇權」,能夠做出不同的反應。而這一切的改變來自於,你是否「意識」到。

 

1245px-Professor_Muhammad_Yunus-_Building_Social_Business_Summit_(8758300102).jpg

02如何培養自己有意識,能夠做出其他的選擇

怎麼培養自己「意識」到還有其他的選擇權,這就在於思維模型。更具體的說,是「思維模式」的轉變。

我們會發現人類從狩獵採集的時代,進入到農業時代後,直到後來的工業時代,不論從糧食、生活用品、生活環境,都比起人類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還要來的富裕。

曾經90%的人口從事農業,才能滿足所有人的生活糧食,但是現在美國從事農業的人只佔人口3%,卻不僅能夠滿足國內,還能做到外銷。這一切的轉變,就在於工業化時代,讓生產過程標準化、流程化,更有效率的生產。

這些被釋放出來的人力,轉向「知識」生產,進入到金融、科技、研發等讓人擁有高度思考的事情。而我們這一代人正逐漸從「知識時代」,邁向「智慧時代」這兩者間的思維模式,又將進入新的思考模型,例如新的知識、新能力等,這就是所謂的「全人思維模式」

 

03掌握正確的思維「全人思維模式」

「全人思維模式」包含了人類四大要素:身體、心智、情感、心靈。這四種要素,就是以「人本」為出發。

這也是為什麼製造業的生產設計,或是服務業的體驗流程,都在強調以用戶為導向,站在用戶的角度來思考。這種以生產者,轉向消費者的思維趨勢,就是以「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

以物為中心,是不相信人,通過制度、控制、中心化架構等,以防止與創造恐懼的心態來管理;相對於以「人」為中心,則是認為人有「潛能」,認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天賦,這就是從「相信」人為出發,通過給予信任感,來釋放人的動能。

思維模式的轉變,就好比人類還不知道細菌造成病痛,認為只要通過放血,就能治癒,甚至有人因為放血過多,讓身體更虛弱到死掉。

直到十九世紀人們發現,影響人類病痛的是細菌後,人類在解決病痛的問題上,有更有效的方式在解決。

思維模式就是你手中的工具,在對的時代擁有適當的工具,則是在引導你看到不同選擇後的結果。所以在智慧時代,能否「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權,做出不一樣的行為,有一個底層思維,那就是以「相信人」為出發點的全人思維模式。

 

04釐清跨出改變的邊界與方向

不論古今中外,那些影響世界,為這世界做出貢獻的人,都擁有著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知道自己能夠做出改變。」

但改變不是說像魔法一樣變出來,或者說從十層樓高的地方跳下來,然後在第三層樓時說停止。

所以這些改變就會有「條件」,這也是人類生活在物理世界的框架中,要先理解的原則,這基於兩種條件,第一,物理原則;第二,良知原則。

第一,所謂「物理原則」就如同萬有引力,人會有生老病死等無法抗拒的物理作用,這些物理條件的限制,才會知道,哪些改變是符合物理世界的規律。

第二,「良知原則」:這是一種普世價值觀,公平、誠實、奉獻、給予等,這些人類共同的良知準則,幫助我們在遠選擇時知道,哪些事情是人類共有,共同追求的精神觀。

當理解「擁有選擇權」做出改變的同時,並且意識到物理世界的條件限制與良知感的方向後,最後就是找出你要走的那一條路。

 

05找出你的內在聲音

智慧時代,人們的「選擇權」正不斷被放大,因為當重複性事務,逐漸被科技給替代,或是更有效綠的生產後,讓人們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如同工業革命後,農業生產量不再需要這麼多的勞動人口,轉向工廠或城市聚集,發展出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

當人類正逐漸進入到AI自動化的時代後,人類必然將轉向更高知識化事務。但這並不是說「一種」方向,而是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換言之,人類被賦予的「自主權」後,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出個人天賦,這時就需要覺察出什麼是你的「潛力」所在。

然而,天賦並非定義出來,而是選擇出來,就像我們在探討領導者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能用這種二分法來判斷,而是個人「選擇」下的結果。如同神木的誕生,就是在第一天已經決定自己要成為神木,所以過程中出現的選擇,都只會讓他選擇往神木的方向靠近。

回歸到個人的如何找出屬於你的天賦,來自四個方向的思考:

做什麼事情會讓你有「熱情」?
你在做這件事情時,是否符合你內心的「良知」?
這件事情是否做的比一般人好,擁有「天賦的能力」?
最後這件事情是世界有「需求」的?

通過這四個角度來檢視,找出你個人獨有的價值後,不僅讓你在選擇的過程,更有「方向」來做出你的選擇,並且在遭遇到阻礙時,能夠覺察出你還有選擇權。

也就是說「找出內在聲音」,依循著這方向,不只是時代的趨勢,也是個人從平庸走向卓越的發展之道,因為在面對不確定的時代下,最有效的應對方式,就是找出個人存在的意義之網。

如同英過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所寫:「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