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jobs_02.jpg

462|《生活越簡單,心靈越自由》(1)人生的幸福感,來自戰略性的放棄          共計 2,668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簡單、極簡的減法生活,將是富足時代的必修課。一個幸福、成熟圓滿的人,都會知道,世界所有一切外在事物,都不是自己的。換言之,當一個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外在事物的給予,不論是精神上、物質上、社交上的獲取幸福。最終都會面臨到一個關卡,那就是失去的瞬間。

只有當一個人的內心是知足,理解到生命的一切都是起源與我的時候,才會真正的活在當下。此外,當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才會把所有的精力與時間,也就是你生命的注意力,聚焦在那個即將實現的未來。

相反的,當一個人內心不富足又會出現什麼行為。答案就顯而易見,就是不斷藉由外在的事物獲取,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感。所以會不斷從外部尋找精神上的支持,物質上的不斷購買,又或者在乎社交上給予的任何反饋。

當一個人持續仰賴外界的給予,最終就會有一個現象,那就是追求絕對的「正確感」。這種正確感則是來自外界給予的正確,然而,真實世界的情況是,人類一切的基礎認知,都有其侷限性,即使現在的認知體系能夠趨向真理的自洽。因為人類能否有能力達到真理的絕對正確感,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障礙。

這也代表,所謂的絕對正確,必須來自自己的認同。因為所有的生命到最後,後悔的往往是那些未曾去看見自己價值,從而追隨在假設正確的可能下。

人活得愈來愈長,心理的囤積物也隨之增多,這種現象的結果是,把大多數的精力與時間關注在那些不重要的地方。

當一個人能夠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必須先知道,怎麼有效率的放棄掉一切,從而開始獲取真正的需要。

 

01內心虛胖:你房間的情況,反應了你內在的心境

一個人的房間情況,等同於反應了主人的內心情況。當一間房間是清爽、空曠,只留下真正重要、必要的東西時,就代表他是富足的;相反的,當你走進一間雜亂、滿地都髒亂的環境,自然會被這樣的環境給影響了心境。

可是為什麼一個人會把房間弄得雜亂,都有它必然的原因,這就是「內心虛胖」。所謂內心虛胖指的是,每當大賣場購買一件商品時,往往會不經意地帶出許多不曾想到的商品。撇除掉賣場擺設的心理學因素,回歸到個人層面來看,那就是無法區分什麼是「想要」跟「需要」的差別。

內心的虛胖,往往都是因為把「想要」跟「需要」形成等號,但事實上,你有辦法克服這樣的認知誤區,也就是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真的需要它嗎?
有沒有其它可以替代的?
如果沒有它又會有什麼影響?

《斷捨離》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核心概念,用不到的就直接丟掉,不用把所有的東西都積累在你的住處。可是,當很多人執行了斷捨離的割捨後,還是會不自覺的積累許多,這代表內心的虛胖心裏還在作祟。

因為斷捨離只是解釋了,怎麼從外部影響內在的寧靜,但是真正邁向內心的平靜與自足,它還包含了後面由內向外的過程。

 

02找出你的心流時刻

你的初心是什麼,如果只是因為外界的虛榮心再干擾著你的選擇,又或者他人給予的觀點,從而打斷或放棄了什麼,這等於是你把生命的主控權交由其他人,這時你的喜怒哀樂將會依賴他人,而你也不再是你自己。

例如,大學階段直接創業這件事情是好,還是不好,絕對沒有正確答案,如果我們果斷說,在大學階段直接創業,等於會扼殺掉95億美元市值的餓了嗎。

《平均的終結》就提出一個現象,當人類社會共同畫出的平均值人生,只要沒有達到這樣的標準,等於是不及格,有殘缺的人生。

然而,平均值的概念對於事情來分析,是可以朝向更趨近完美的模型,但是對於平均人的概念,反而會扼殺掉每個人自帶的天賦優勢。

個人真正的想要,將會是未來社會必然的發展趨勢,因為當教育基礎愈來愈高時,人們的見識與知道同樣愈來愈廣闊,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想要。

那麼什麼是你真正的想要,取決於個人的見識、格局與認知層次的總和,人會在不同的階段有各種想要,但真正的需要只會有一個,而這個答案源自格每個人的心中。

檢視的方式,就在於什麼事情會讓你進入心流狀態,亦即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完全忘了時間的流逝,全身心的專注在當下。

但後續會遇到,當你沉浸在心流體驗時,都將碰到天賦發展的障礙,也就是即便你怎麼努力,怎麼也沒有進步的感覺,這就是《恆毅力》解釋的天才的阻礙。

因為這時只是進入到平原期,你必須持續努力,才能把這項才能昇華為天賦,這之中還需要有《刻意練習》的持續創新,做出不一樣的行為,或效率化的精進。

 

03你的精力花在哪裡,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能夠找出內在的想要,往往是極簡法的開始,這就是段捨離後的第二階段由內而外的探尋自身的價值。

當你開始意識到想要後,就需要在,時間與精力上做抉擇,把一切干擾你的事物給排除。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必須清楚知道,你這一生中最珍貴的就是注意力。看一個人未來成就在哪裡,往往可以看他的注意力都投注在哪。

當一個人每天關注,研究物理學、天文學,未來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牛頓、愛因斯坦等人,一個人長時間關注的層次與領域,會決定所見識到的視野與認知格局。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這次消費升級中,就包含了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因為在互聯網的網絡效應下,競爭已經不是你跟隔壁家的小明比較,而是在能夠連上網路的地方,都有可能是你的競爭範圍。

因為當別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的時候,就會出現像《三體》提到的降維打擊,所以競爭到最後,都是認知格局的競爭,使得能夠提供絕對精華的知識,成為抓住注意力的必要條件。

要做到精力上的聚焦,知道你要關注什麼,這就回到減法思維,在資訊爆量的時代,已經不什麼資訊都該注意,而是聚焦在正確的方向,但絕非一點,還要有多維的跨界認知,反推到聚焦點的連結。

另一方面,除了一個人精力的選擇外,來包含了時間上的選擇,這點就會從時間效率化的角度來分析,當一個人能夠進入簡單生活,把生命主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時,怎麼讓時間使用變得有效率,就是必然的剛需。

時間的使用,包含了兩個層面,一個是時間的間隔,另一個是,做事情的掌控。

時間間隔包含了塊狀時間,與碎片化時間。當作事情的時間有一整塊,如一小時或兩時的時候,這時就會搭配事情掌控的部分,《精進》裡對於時間使用上提出了同性質事務,在同段時間的同步進行,這一方面上大腦的切換耗損降低,並且在同樣的認知上持續。

另一方面,在碎片化時間的應用,更關注在立即、馬上能夠解決的事情。《搞定》內對於碎片化時間的應用有個簡單解釋,如果能夠在兩分鐘內解決的事情,不要拖直接執行,因為一但拖延,就會成為內心的負擔,如同記憶體要留一個空間給這件事情。

時間與精力上的選擇,將是極簡生活的必要,因為它是效率化人士的關鍵心法即便看起來很忙,但內心卻是心靜如水。

這就意味著,人生的幸福感,從來不是外界給予的一切虛榮,而是內心知道所追求的一切,來自放下所有的擁有後,剩下的那一個,也就是你。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