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980x457-1449838247_1100x513.jpg

450|《衝到最後一刻》(1)衝刺,從來不需抱怨:「過去式」只是被拋棄的理由,「現在進行式」才是持續生存的展現       共計 2,684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商業領域與其他領域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他領域你只要有一次的成就,你這一生,就可以躺在那上面過活。然而,對於商業領域的事實是,即便你過去很成功,也不代表你未來也會持續的成功。

無數的企業在這條路上,用它們的例子,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這個現實。即便你知道《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到,企業愈成功,愈需要拋開原有的核心業務,愈需要找第二事業的成長。這也就會變成領導層的兩難,你是要繼續在核心業務上開展,還是延伸另一領域做跨界打劫。

這也就反映出,為什麼從Google、Facebook、Amazon、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都在不斷的收購新創事業,就是為了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發展,而誰也無法預料到哪一個會是成功的關鍵。

因為商業的本質,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這隻手,是人性的根本,你無法知道未來的準確性。因為佛洛伊德在《夢的解釋》就提出了人都是非理性的物種,即便有理性科學上的支持,都離不開人本的慾望。

所以,為了卻保下一次性的成功,併購就成了新一代企業生存的路徑,除非領導者抗拒,但這種成功,也只會侷限在某些特定的區域。

然而,在商業上要想成功的「活著」,還有另一條路徑,那就是「快」。你能夠愈快的把想法付諸於實踐的行為,就會是另一個企業生存的指標。

 

01速度,決定成長高度

《衝到最後一刻》的作者也就分享,「身為企業家的終極目標」,那就是「活著」能夠活著的本質,也就是企業家本身,把想法落實到實際行為的時間。這個時間,就是在瞬間的完成,即是從分分鐘的競爭中,提升到秒秒鐘的升級上。

這也是所有成功企業家共同的特質,「快」這裡指的快,是能夠把想法,快速的做出實際的成果。

換言之,一個人可以用同樣時間,產出比一般人高十倍的成果時,跌代升級的次數也就相對增高,如同《刻意練習》裡提到的次數上的增長,並不會增加成熟度,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改變中,達到近乎完美的結果。

這也必須滿足一個前提,速度上的快速,必須是在前一次的成果之上。才能讓每次的成功,成為下一次成就的基礎,在高度競爭、無邊界的跨界中,你所能想像到的都已經成為基礎競爭門檻時,成長速度就成為拉開彼此之間的決勝點。

但是,為什麼會追求快,那是因為內心裡,還追求著更大的夢想,這種對於夢想的想像,更是為了要填補心中的匱乏感。因為一無所有,才更知道我們存在的價值。

 

02匱乏,即是動力

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用自己的力量去證明你存在的價值。而這種一無所有,就是你走向絕境之時。

如果沒有感覺到累,這代表你離成功還非常的遙遠,這種累感,絕對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全身心的無力感。

但同樣是累,也有它的區別,一種是為了生存,一種是為了生命。兩種驅動力,決定了你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是以何種速度在前進。

前者是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把全身的力量投入在當下的成就感;
後者的一無所有,則是是知道理想遠比現實重要,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走過這道門檻。

然而,如果有人說理想,根本無法對抗現實,那麼,你就可以知道一個人是為生存,還是生活。

因為這只是看到眼前的結果,而非未來的想像。人類之所以能與其他物種有所別,正也是有著一群想像,才造就了如今的世界。

從特斯拉的民用交流電設計構想,到萊特兄弟把人描繪到空中,又或者馬斯克說出送人類到火星上居住。你就會發現,引領者的路上,永遠不缺現實的阻礙。

因為這世界從來不缺抱怨,缺的永遠是一群願意接受現實,並且仍持續在未來的想像上,用一生傾注於此,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

貧乏,從來都不會是「藉口」。

這之間的差別只是在於,你是否真的相信。

 

03生命,從來不是來自KPI

相信這件事,每個人都會,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屬於各自的伊甸園。可是,為什麼又會有人停留在想像。

在學習成效上,能否判定一個學習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今天你學到的東西,是否在你的生命中,產生了改變。」亦即,「知道」到「做到」的過程。

更廣泛來講,即便是一句話、一個行為、一個認知上的跌代與轉變,都會對一個人後續的生命產生截然不同的轉變。

這中間的過程,往往會因為三種情況所遏制:

內心選擇:行動與駐足
外部歸因:責任歸屬
線性觀點:付出與回報

其中最大的阻礙,就來自過往經驗突破,即是「線性觀點」。這種經驗是源自校園時期的數字化指標,也就是「成績」。你只要認真讀,理解其中概念,付出一定的時間在這上面,你的成績必然會成線性化的指標發展。

直到進入企業後,為了真實確定每個人的效能與產出,更也是透過數據化的關鍵指標,來衡量一個人的貢獻程度。

但這種「付出及回報」的觀點,對應到人生的格局上時,就絕非是等比發展,而是非線性。

這代表,過往付出及得到回到的認知,必須突破,因為這是另一種衡量指標,也就是你對於自己的認識。

 

04為何而活

如同沒有經歷過冬天的寒冷,怎麼會知道春天的溫暖。活著,不經歷一些苦,就不會知道你真正所要的是什麼。

書中的「你愈累,你離成功就愈近。」這一句話,非常觸動人心,也是真正在路上堅持的人,才會體會到的感動。

一個人是否認識自己,可以從他遇到困境時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亦即:

接受
歸咎

所謂的歸咎,就是在面臨任何阻礙時,把碰到的問題,放在外部事物上,就比好一位年邁的長者,在人行道上行走時,不小心跌倒,這時你好心去扶起他,長者立即把這個跌倒的原因歸咎於你。因為對方從來不認為,會有這種行為,都是外部的責任。

相對於,接受的角度,更是一種承擔,一種負責,即便是在過程中遇到任何阻礙,最終都回歸反思自身。

《原則》書中就提到一組公式:進化=痛苦+反思。一個人即便經歷許多痛苦,如果在這些痛苦下,沒有選擇反思。就還是回歸到原點,也就是想法、夢想、理想從來都只會是停留在原地,而沒有實際進步。

書中提到作者在三十初頭,就已經成功創造了兩個品牌,但卻沒有滿足於現況,因為對於錢匱乏的慾望,轉而在股市上投資,最後讓自己的存款直接見底。

這時作者也才意識到,他所做的是即便科學與縝密思考後,也不一定會照著自己的想法前進。在面臨與資金上不足以支付其他業者時,他可以選擇逃跑,亦或是選擇面對,面對自己的失誤,並且告知所有人。

最終作者選擇後者,讓一切問題的起因,全部承擔,負責把事情解決,回歸第一線業務,再一次從新開始。

 

05持續、堅持,一直跑下去

危機、痛苦,從來都不是失敗的藉口,理想與現實必然存在著差距,為什麼有些企業能夠持續生存下去,為什麼有些則否。

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根本,那就是堅持。堅持對自己的行動負責,並且絕不後悔。

生命這一條路上,從來不缺跑得最快的人,更缺的是持續再跑的人。但是,當跑得快的人,還持續再跑,就絕非為了自己再跑。

因為在競爭氾濫的社會裡,你要不被別人甩在身後,變成「過去式」,就需要能與大家肩並肩,一起生存在「現在進行時」裡。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