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_chess_0.jpg

共計 2,342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為什麼有些人的專注度極高,即便身處在許多繁雜的事務中,來能夠準確地達成目標。知識經濟的時代,你怎麼創造價值,源於你怎麼把事務處理好,即便是在很混亂的時候,都能井然有序地把事務一項一項的解決。

在《與成功有約》中有提到一個時間使用的工具,那就是以緊急、不緊急和,重要、不重要這四個點,劃出四格區塊,你會得到:緊急又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緊急不重要。

以前看到這工具,就認為把身邊的事務依照這樣的框架方進去就可以,但執行一段時間後,還是無法發揮這項工具的成效。直到《5個選擇》裡提出一個說法是,這工具是一個框架,還必須搭配一個框架的流程。換句話說,它是一個流程中的一部分。

這也印證了《本質思考》裡提到,我們在思考的過程,往往會依賴於工具,卻忽略得更深層的邏輯核心,以為透過工具就可以全面的解析,我們所要得答案。但卻忽略了,如果大家都用相同的工具來操作,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使用的更有效率。其中的差異就在於,他們可以看清楚這些工具背後的邏輯,也就是所謂的「本質。

如同「共享經濟」跟「分享經濟」間的差異,以本質來看,「共享」是在一群資源上方再次搭建起一個平台;對於「分享」則是以既有的資源直接分享。以這兩者為出發點,前者就必須從無到有的再造,後者則是以所擁有的創造更高利益。

回到時間應用的工具,要使這項工具發揮功效,就需要搭配另一個架構來做為框架,如果從「黃金圈」的三個問題作為架構,以「為什麼(why)」、「什麼方式(what)」、「如何(how)」以此為基礎。搭配《5個選擇》提出的另外兩點,可以呈現出以下的邏輯:

如何有有效的執行重要的事情:

第一,「為什麼(why)」:為什麼人會做不重要的事情,釐清引響你的源頭。

第二,「如何(how)」:以事務的重要性和緊急不緊急,劃分為四個區塊,分析四象限中你必須要聚焦的區塊。

第三,「什麼方式(what)」:停止、澄清、選擇,找出事項的價值比重。

01大腦的本能

大腦天然分層兩種區塊,一種理性腦、一種感性腦。理性是人類思考與決策的區域,感性是屬於本能感知的區塊。

以能量消耗的角度來看,理性腦需耗費更多能量,也就誘發人類在行為上,都是以感性的本能為驅使。

換句話說,當你看一則廣告,你不會因為它的功能被打動,而是被他所述說的故事與情感所打動。這種從最本能的角度為行為驅使,也是我們在網路上瀏覽網頁時,網頁設計師的目標,就是讓你快進快出,以換取流量,所以會不斷地以人本為出發,就是讓你不思考,不斷的瀏覽。

從大腦喜歡的多巴胺來看,當你在處理遇緊急的事情時,在你處理完後,大腦會天然釋放多巴胺來做為獎勵,不知不覺中,你會把事務都積累到緊要關頭,以至於感受到非常忙碌,並以此為樂。

另一個不想要馬上執行的角度來看,會拖延,是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斷的躲避,直到事務變成非常緊急時,你才會驅使你行動。

綜合上述的觀點,可以發現到一個現象,大腦本能會利用最小能量消耗,以及避免碰到的可能危害,來做為本能的行為驅使。

所以,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但只要理解,並跳脫這樣的反射行為,就會打破整個環節。

如同許多成功人士的特質,你看起來都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堅持、努力等,但往往就是因為先跳脫了大腦本能反應,所以更能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

02執行重要事項卻又不緊急

透過緊急又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緊急不重要,這四個區塊用量化的方式來呈現,也就是付出與回報的角度來看,可以進一步的看出各區塊間的產能。

第一象限(緊急又重要:100%付出=100%產出
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100%付出=200+%產出
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100%付出=50%產出
第四象限(不緊急不重要):100%付出=0%產出

你可以發現到,你要有效的讓時間價值發揮到最大,就必須專注於第二象限。這邊會有個問題,即便你知道這樣的道理,為什麼還是無法選擇聚焦在第二象限。

方法的部份留在第三階段說明,這邊先具體說明,是什麼影響我們的選擇。

第一,與第三象限,都有一項共通,那就是緊急,前面提到,當我們在解決完緊急的事情時,會讓我們大腦感受到愉快。第一象限是必須,但是,有時候常會把第三象限的事務認為是第一象限。

例如,當你在處理準備報表資料,這時你朋友傳來一則新聞訊息,當下會覺得這是緊急,但卻沒有注意到是否重要,要辨識你所碰到的事務是否為重要與緊急,在於當下所接受到訊息後,如果放置一段時間,這件事情會不會有影響,會的話就是第一象限,不會就是第三象限,甚至會影響到工作效率的事情。

《成功,聚焦一件事情》中提到,人們常會認為可以一心多用,但事實上卻是相反,只有專注執行一件事情時,你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愈多工,你愈無法把每件事情做到好。因為聚焦,是把你做事情的心流給喚醒來。

03暫停,開始思考

理解大腦的行為反應,以及聚焦在重要不緊急的事項時,你要怎麼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看到《五個選擇》裡提到的「停止、澄清、選擇」所講的概念,如同《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所說,留白的概念,當你完成一件事情時,不要急著進入下一個做事的循環裡,你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做什麼事情才是最有效益。

這個概念如同這本書的「停止、澄清、選擇」概念。意謂著,一件事情在執行前,不要急著下決定,而是退後一步,思考其中的必要性。

也許,這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卻是菁英與普通人的差別所在,當你碰到每件事情,認為每件事情都需要解決時,你就無法做出真正有影響的事情。

事情本身都有它的層級,如同一個組織裏傳遞訊息的層級,在第一級層級的事務,跟四、五級層級的事務間,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是以整體格局為出發,後者是一單點為解決。

停止,是為了讓我們看清楚,在整個面上,哪一些點是決定性的事務。當你愈住眼前的事務,愈無法看清整個局勢,退後一步,你可以知道,要邁向你所要的未來,現在的著眼點應該要在哪。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