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touchables-natural.jpg

前陣子在電影《逆轉人生》中看到一段話說:「或許我們在心中築起的高牆,不是為了要把誰擋在外面,而是想知道誰會想盡辦法把牆敲下。」

有時築起的高牆,並不是為了要擋住什麼,而是等待一個人,打破這道高牆,讓我們被看到另一種可能。

在我們的潛意識中,都會有一個真實的訴求,但這些意識在大腦層層篩選後,找出一個符合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的自己。

從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本我、自我與超我中,由本我的意識形態,轉換成為超我的過程。

這種被壓抑的潛意識中,就如同被高牆所擋住的本我,無法被外界所發現。也就說,這種壓抑久了,就會產生消極、憤怒的心理,如果沒有適當的釋放,當高牆倒下時,就容易爆發激烈的人格情緒。

這一點最容易觀察的人就是剛出生的嬰兒,當所產生出來的情緒狀態,就是最本我的象徵,因為那時沒有任何高牆,直接由最內心的感覺來引導行為,已達成自我的需求與想要。

我們可以發現,人類這些潛在的慾望或憤怒,是每個人都會有,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緒,本身並不會構成問題。

所以,會產生問題的關鍵,來自於我們是否面對這種情緒,也就是我們內心中那一道高牆。

是否因不願承受,所以消極處理事情所造成的痛苦,還是視而不見,產生排斥的心理狀態,這些情緒與心理因素都將導致內心產生疾病。

在《科學人雜誌》中有篇文章說明「神經患者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當與外界發生矛盾時,神經患者最常把這種錯誤歸咎於旁人。」

如果更確切來講,當一件事情的發展沒有如當初所設想的那樣,就會出現兩種情緒反應,一種是向外找原因;另一種則是向內找原因。

那些心智成熟的人會往內探究,是因為自己哪裡沒有處理好,把事情的責任歸咎於自己,承擔起來。

但問題是,為什們有些人能夠心智成熟,有些則不是?

在心理學治療患者的過程中,會先讓患者建立起自信心,接著醫生在給予相應的建議,來逐步消除人格缺失的根源。

所以說,信心的建立,最基礎的來源,是源自於原生家庭,在患者年幼時期被父母的關愛程度有的直接關係。因為年幼時期缺乏家庭父母的關愛,更容易導致內心性格上的缺失,而愛就是喚起患者的心智成熟度,也因為真正擁有愛的人,心靈將會不斷的成長。

其實,我們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積累一定程度的壓抑與情緒。這無形之中形成了一道高牆。但是,如果不去正面面對這些情緒,會逐漸讓自己的高牆愈築愈高,直到有一天高牆倒下時,內在本我的情緒將產生另一種情緒人格。然而,這個過程好比龍應台在《目送》所寫的「有些路,只能一人走」。

接納,意味著抗拒惰性,成為力量的使者,當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內在的高牆,換得而來的是心靈上的激勵與成熟。

心靈上的成長與成熟達到一定程度,會開始把這些能量感染給其他人,在鐵達尼號沈船時,為什麼要先讓婦女小孩先走,不光只是保護弱者,還有另一個意涵就是生命延續的意義。假如今天是別的物種,就很難看到這樣的情況。

打破高牆,讓我們看見自己,看見另一種可能。就如同一段好的婚姻,是讓彼此成長和進步的,而不是一方需要另一方,因為不斷注入關愛,才能延續讓高牆逐步瓦解,這就是彼此成熟的開始。

等一個人打破我們的高牆,也就意味著,在過程中雙方是能夠不斷成長的,當一個人停止了步伐,心的距離也就逐漸拉開,最終因心智的成熟度不同而產生偏離。

回歸到心智層面,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度,取決於我們是否有信心面對壓抑的情緒。而一切的解決根本,來自於我們是否擁有愛的能力,這種愛的能力可以是一種信心,相信的力量,從而影響我們面對外在事物的發生,產生足夠的心智成熟度來面對。進而打破自己的高牆,或者他人的高牆。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