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績效考核,很多人就會覺得沒有感覺,或者不在乎績效考核後的結果。認為,績效評比不好離職後再去另一家企業就好。這時我們就要理解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人們對於績效考核這麼排斥。我們就先從企業運營的過程中,績效在裡面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5755324-media_httpdldropboxco_eCHpk-500x333.jpg

每當新的一年來到,很多企業都開始著新目標走,做專案,看績效。這時,大家都清楚知道目標。可是,隨著時間愈久,就會發現幾種情況:各部門的績效指標都完成了,卻沒有達到企業的目標;許多員工的考核都是優等,但是企業卻出現虧損,另一方面企業在執行績效考核過程中,更讓員工感到畏懼,不知所措。

也就是說,一開始是要知道企業朝著目標走到了那裡。但是在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究竟績效管理時管理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會有個別的認知,如果把績效管理比擬為球賽,誰是運動員?誰是裁判?誰是球賽主席?誰是工作人員?

很多人會說老闆是球賽主席,裁判是人力資源。這是就會出現錯誤認知,工作不是人力資源所訂定的,怎麼能判斷員工做得對還是錯?所以,運動員是員工,裁判應該是各階層的領導者,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績效管理推不動的原因。關鍵人物沒有上場,導致績效管理上的缺失。

很多企業會把績效管理的任務丟給人力資源部,各部門的領導者並沒有參與其中,整個績效面談、績效考核,本該由各部門領導來完成,現在都由人力資源不去做,就會產生兩種狀況:一是不可能做好,二是他們沒有參與進來,就難獲得支持。

所以,要能推動績效管理,首先,就必須解決對績效的認知。
績效管理是什麼?誰來執行?績效管理不僅是績效考核,更是全體員工、管理階層以及老闆共同參與其中,才能讓績效管理的方向有共通性。


企業績效的系統中,常會出現六種缺失,導致整個績效系統沒有辦法發揮作用。接下來我們將分析這六種缺失的成因:

 

1
績效系統被拆解,讓人們只注意一部分



績效系統是個完整的體系,它是從績效目標、績效訪談、考核、回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最後來達成企業目標。但是很多企業對於績效管理的認知,卻只停留在績效考核,就會造成,年初沒有目標、年中沒有目標,直到年底就說要考核,那這樣的考核有要達到什麼目的?就會變成獎逞、扣薪。

要能有效的解決績效問題,就必須讓全體的認知一致,讓人們共同參與,清楚理解目標,以及整個績效系統,才能實現上下對績效一致的認知。


2
考核指標沒有與企業策略相關


績效考核的出發點是利用指標對企業的戰略執行度的衡量,所以績效指標應該是從企業策略來看。但很多企業在制定考核指標的時候,都會列出跟企業策略不相關的指標,例如:關燈、關空調、遲到、早退等等。我們認真思考,如果把這些指標都達成了,會與企業策略相互的連結嗎?

所以,對於績效指標的設計,應該是從整體的策略面來解構,分析出為了達到這目標所需要的指標。然而,並不是指標設計出來後就好,還要能隨著企業策略變動而有所調整。

 

3
績效責任不明確


有些企業的經理在評分時,對部屬的評分都是95分、98分。這時我們就必須思考,為什麼他能夠把部屬都評95分、98分?

最核心的原因在於不用「負責」。如果管理者只是對部屬的評分,那就會出現這種狀況,這就是一種管理問題,因為在績效考核的時候只考核下一層人,而不是考核上層,考核的責任沒有從上而下傳遞下來,就會出現沒有人負責的情況。解決這方面的辦法,就是透過評核者對考核責任的歸屬。


4
績效評核沒有公平性


很多企業的定量指標做的很好,但對於定性指標就難有明確的產出,就會造成有不同的結果。如果業務部門評分低,管理部門評分高,這時我們不能只從表面的數字來看結果,更需要透過背後評分的方式來看,如果管理部門沒有量化指標,沒有標準。管理者對定性指標非常隨意,今天看A好就打90分,見到B做不好就打70分,這90分和70分的標準是什麼?

公平性就是績效管理的核心之一,如果沒有公平的衡量標準,人們對於評估與績效的考核會產生極大排斥。所以,評核不能從個人的主觀來看,必須要從客觀的評核指標,以及公平的心態來做評核,這才是對大家都公平的方式。


5
考核結果的分配



當績效的結果出來後,哪些人該獎勵?哪些人該懲罰?如果處理的不好容易造成企業內部的衝突。這就牽扯到企業考核導向是否明確,如果企業內的考核非常明確,那大家就會跟著這個方向走,如果做得好或者不好都有獎勵,誰還會去做呢?所以企業的考核導向不明確,就會造成考核沒有動力。


6
員工認為考核沒有意義



有些企業會說,員工對績效考核根本不在乎,覺得績效表現不好也無所謂,抱著離職後再換另一家就好。面對這樣的員工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激勵員工的需求呢?

這就是回歸到設計績效系統時,我們是用什麼還做依據與基礎的?

對於現在的員工,物質需求已經不是員工的第一選項,也次一不了對方,而人們真正在乎的是希望得到尊重、表現、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也就是說,領導者就必須要理解每個人的需求,然後去滿足。如果錯判了員工的需求,無疑是對牛彈琴。不管怎麼激勵員工都不會領受,因為這不是他要的東西。

 

績效不只是檢視員工,或企業策略的指標,更重要的是推動企業前進的人。過去的績效設計都是先決定指標、然後再做獎逞,就會變成只關注指標,而忽略了上述所提到的關鍵。

其實,所有績效指標的背後,更重要的價值,就是激發員工的潛能,所以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員工潛能的釋放。所以,未來的績效指標,不在局限於企業面,還需要結合員工來做相互呼應。


 

arrow
arrow

    咖啡加糖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